航空航天最新文章 日本ispace將于28日發射獨立研發的登月艙 共同社11月18日報道,日本的太空風險企業“ispace”17日宣布,將于28日下午5點46分(日本時間)發射其獨立研發的登月艙。屆時將搭載于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獵鷹9號火箭上,該火箭從美國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太空軍基地發射。這是探月計劃“HAKUTO-R”的一環。 發表于:11/18/2022 颶風影響不大,NASA登月火箭幾經推遲后擬11月16日重啟發射 ·颶風影響不大,NASA“阿爾忒彌斯1號”不載人飛行測試擬于美東時間11月16日重啟發射,兩個小時的發射窗口將于16日1時04分開啟。這次任務將為未來載人試飛和人類月球探索奠定基礎。 發表于:11/16/2022 在線研討會:星地融合5G網絡發展趨勢與標準進展 電子技術應用(ChinaAET)非常看好商業航天領域的發展空間,特意組辦了一系列航天專題的線上研討會,希望盡可能的幫助相關的工程師和研究者們,圍繞電子技術相互交流寶貴的經驗和獨到的見解,減少在研究和實踐中走彎路的可能,創造更高的價值。 發表于:11/10/2022 航天發射通用化指顯數據處理方法及應用 隨著航天發射任務的日趨頻繁、新式飛行器和測控設備的不斷應用以及多級一體化指揮的迫切需求,對發射任務指揮顯示系統提出了更高的通用性和適應性要求。為解決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彈性的指揮顯示數據處理方法。該方法通過離線態定義協議模型和主題模型,完成數據接入內外部協議映射;在線態采用組件化方式逐級實現外部數據的接入、解析、存儲與轉發等工作。試驗應用表明,該方法通過模型的定義實現了處理邏輯和數據協議的解耦,可在不更動平臺框架的前提下實現指顯數據的靈活快速接入,極大地提高了航天發射指揮顯示系統的任務準備效率。 發表于:11/9/2022 基于一體化云架構的測控中心系統設計與實現 測控中心系統作為航天任務工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常采用雙機雙工、服務器集群、磁盤冗余、數據備份恢復等技術來保障航天任務系統的持續運行和穩定可靠,但同時存在軟硬件緊耦合、資源共享效率低、系統擴展能力較差等問題,所有這些限制了整個航天測控系統的發展。針對以上問題,研究并設計基于一體化云架構的測控中心系統,實現服務按需定制、資源共享互通、系統彈性擴展,并已經過航天任務的實施檢驗。 發表于:11/9/2022 基于矩陣式軟件庫的航天系統快速構建 針對地面航天器數據中心多型號軟件系統構建,提出了一種基于多維矩陣式軟件庫的快速定制構建方法。首先,分析了航天數據中心系統的整體結構,提出了可以滿足云計算應用的多態多層兼容復雜結構;其次,介紹了適應航天數據中心的硬件系統微模塊機房部署方式,提出了操作使用與操作場地分離、軟件系統與硬件系統解耦的架構設計;最后,提出了一種矩陣式定制化動態調度軟件庫,實現按需求靈活定制組建新應用系統、快速加載卸載應用系統的能力,并介紹了按需快速生成和動態加載卸載的流程。系統滿足了航天數據中心多系列多衛星地面數據處理系統構建的任務要求,有效降低了系統開發成本,減少了系統運維工作。 發表于:11/9/2022 航天科技集團發動機領域一天取得兩項重大突破 日前,總臺央視《新聞聯播》報道了我國最大推力液體火箭發動機首次整機試車圓滿成功。 發表于:11/8/2022 10月航天大事記 10月航天大事記『回顧2022』 發表于:11/8/2022 10月航天大事記 10月航天大事記『回顧2022』 發表于:11/8/2022 百萬器件均國產,中國北斗衛星白皮書發布 據業內信息報道,近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公布了《新時代的中國北斗》白皮書,其中詳細介紹了新時代中國北斗發展成就和未來愿景,也分享關于中國北斗發展理念和實踐經驗。 發表于:11/7/2022 國產衛星再升空,中國中星19號發射圓滿成功! 據悉,北京時間2022年11月5日19:50,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我國成功使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將中星19號衛星發射升空,之后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發表于:11/7/2022 衛星互聯網最新發展趨勢2022-2025 隨著高軌高通量衛星的成熟部署,全球衛星通信呈現大帶寬、高速率、海量接入的服務特點,迄今為止全球衛星運營商已部署上百顆高軌高通量衛星。于此同時,2015年以來全球掀起低軌衛星互聯網熱潮,先后提出了近30個星座計劃。衛星通信產業已發展到衛星互聯網階段。 發表于:11/3/2022 國產自主研發低軌衛星通信技術取得新突破 日前,航天科工集團下屬的航天科工空間工程網絡技術發展(杭州)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空間網絡公司”)開發的新一代國產寬帶移動衛星通信系統,已通過外場低軌衛星測試驗證。 發表于:11/1/2022 夢天圓夢,空間站即將建成!獨家視角超清大圖、視頻來襲! 夢天實驗艙是組成中國空間站基本構型的三個艙段之一,整艙長度17.88米,發射重量約23噸。發射入軌后將通過13小時獨立飛行,與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組合體完成快速交會對接并完成轉位,中國空間站將形成三艙“T”字基本構型。屆時,中國空間站將會全面建成! 發表于:11/1/2022 為何夢天對接比天舟用時長了1倍? 11月1日4時27分,天和核心艙組合體在數百公里外的太空,與來自地球的“夢天”完美對接,過程穩定并保持了高精度,再次完美上演“萬里穿針”神技,整個交會對接過程歷時約13小時,標志著我國空間站全面建成任務又邁出了堅實一步。 發表于:11/1/2022 ?…5051525354555657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