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電網最新文章 馮慶東:發展能源物聯網不應急功近利 近日,從互聯網到物聯網(IOT)再到智聯網(IOMorI2OT)的發展趨勢,受到業界廣泛關注。為此,《中國能源報》記者針對如何全面理解能源物聯網的概念、特征、體系架構、技術路線、應用場景等熱點問題,專訪了能源行業資深專家馮慶東博士。 發表于:11/21/2018 許江風:中國能源規劃需改變企業主導現狀 能源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動力之源,能源不足就會限制經濟發展速度,能源污染也會嚴重損害環境,環保的根本是能源,能源的發展也深深影響國家的生態和環境。 發表于:11/21/2018 河南支持建設綠色數據中心 用電價格可減半 獲悉,河南省人民政府日前發布了《關于印發河南省促進大數據產業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支持在河南省建設綠色數據中心,對符合規劃布局、服務全省乃至全國的區域性、行業性數據中心用電價格在現有基礎上減半,控制在0.34元/千瓦時左右。為促進數據中心集中集約布局,原則上每個企業享受電價優惠政策的數據中心不超過1個。據了解,數據中心能耗巨大,可采用儲能設備利用峰谷價差、采用削峰填谷方式獲取收益。此次河南政策詳情如下: 發表于:11/21/2018 四川發改委:國家電網公司不得控股增量配電網運營企業 四川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四川省能源局日前聯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做好增量配電業務試點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國家電網公司(包括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不得控股增量配電網運營企業,可以參股。四川省一共有5個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項目。第一批的2個試點項目仍尚未確定項目業主。這里重點推進的3個試點項目分屬第二批和第三批。 發表于:11/21/2018 2018年物聯網行業發展機會分析 電網總投資與智能化投資助力物聯網 物聯網的產業鏈包括四個環節:(1)芯片/終端:含金量最高的是基帶芯片,由芯片出發帶動眾多的模組、終端廠商;(2)網絡:廣域網絡(蜂窩/NB-IOT/eMTC)由運營商主導部署在授權頻段,Lora部署在非授權頻段可以部署在相對獨立區域,Wlan/藍牙/Zigbee等局域連接大多應用在家庭、商業場景;(3)平臺使能:實現設備管理、連接管理、安全管理、應用使能、業務分析等功能;(4)集成/應用及數據運營:具體下沉到具體行業及應用場景,完成物聯網軟硬件配置并持續運營。 發表于:11/21/2018 “氫能”大幕開啟 產業界跑步入場 氫能,作為一種清潔、高效、可持續的新能源,已成為全球能源技術革命的重要方向和各國未來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伴隨著歐美日韓等地氫能產業規劃的陸續出臺,全球范圍氫能社會的構建已日漸明晰,我國也已形成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華中、西北、西南、東北等七大產業集群。 發表于:11/21/2018 基于大數據平臺的電采暖用電量預測分析 基于大數據平臺,通過實時采集每一用戶的傳感器大量的采暖數據、用戶行為數據以及天氣數據和房屋數據,通過對數據的關聯分析、針對采暖用電量的BP神經網絡預測,研究用戶的用電行為,進而深入研究用戶端最佳的“煤改電”配套的節能環保方案。該研究對于降低用戶采暖成本以及完善配電網建設和用戶用電負荷配置提供數據支撐,在實際的“煤改電”工程中有顯著意義。 發表于:11/21/2018 5G 預計今年底達到預商用水平 智能電網應用已具備典型案例 5G是通訊技術的一場革命。比起4G來說,5G擁有更高的速率、更大的容量和更低的時延。記者日前在高交會4號館看到,移動、聯通、電信三大運營商齊放5G大招,專設出5G試驗網體驗區域,5G云軌、5G低時延冰球、5G虛擬現實等讓人大開眼界。5G技術揭開神秘面紗,逐漸從“幕后”走向“臺前”,在無人駕駛、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遠程醫療等方面帶來更好體驗。 發表于:11/19/2018 配網自動化將快速增長 2020年實現配電自動化90%覆蓋率的目標 電網自動化及工業控制類產品主要包括配電網業務、節能設備、工業控制及其他業務,預計2018-2020 年增速為15%-20% 。 發表于:11/19/2018 深入推進能源結構優化 助力大氣污染防治攻堅 大氣污染防治既是關乎老百姓的重大民生問題,也是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近年來,我國大氣污染防治形勢十分嚴峻。尤其是在2013年,京津冀區域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達106微克/立方米,重度污染以上天數占全年的19.0%,長三角區域、珠三角區域和74個重點城市分別占6.0%、0.4%和8.0%。五年來,我國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雖然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環境質量同比2013年明顯改善,但仍然是我國大氣污染最重的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仍任重道遠。 發表于:11/19/2018 有效利用特高壓、輸變電工程 打造京津冀區域協同治污樣板 曾幾何時,霧霾幾乎成了北京的代名詞。但近幾年,北京的藍天開始越來越頻繁地在各類媒體上刷屏,到了今年,“北京藍”幾乎成了一件司空見慣的事。 發表于:11/19/2018 儲能潛在市場廣闊 儲能技術的未來將走向何方? 隨著光電等新能源發電在電力體系的占比逐漸攀升,電費改革的推進,儲能技術的運用需求逐漸增強。在峰谷電價套利,新能源并網以及電力輔助的三大主要領域,潛在市場規模廣闊,具備較大的潛在投資價值。 發表于:11/19/2018 淺談微電網項目主體的法律定位 為了有力推進深化電力體制改革,滿足用戶多樣化的供電需求,微電網作為電網發展的重要支撐正在不斷發展。如何厘清微電網運營主體與電網企業、內部用戶的權利義務關系;如何更加規范微電網發展,與現行電力法律法規相承接等都是亟需解決的問題。本文結合微電網相關政策及發展實際,結合微電網的特征,深入分析了微電網項目主體的法律定位。 發表于:11/19/2018 【數據】德國間歇性綠電大增 電網穩定性是否變差? 隨著德國大力推動能源轉型,間歇性綠色電力生產大規模擴張,但近年來德國的電網穩定性和供應安全性一直保持穩定。根據德國聯邦網絡局(BNetzA)的數據(基于國際“系統平均中斷持續時間指數”,SAIDI),2006年德國每年每位消費者平均停電時間超過20分鐘,2017年每位消費者的平均停電時間僅為15分鐘。 發表于:11/19/2018 電力產業向現代能源體系轉型升級 中國經濟體制40年改革成效卓著,而中國的電力改革則復雜、漫長,中國的電力改革并非以2002年國務院5號文件出臺、原國家電力公司退出歷史舞臺為開端,而應從1997年原國家電力公司成立開始算起,如今已歷經21年之久。 發表于:11/19/2018 ?…8081828384858687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