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四五”時期的目標設置上,相較以往,首次新增了“加快數字發展,建設數字中國”的篇章。這充分說明了我國以高新技術為驅動,加快數字化發展和轉型的決心,而網絡安全在數字化發展和轉型過程中的作用極為關鍵。對“十四五”網絡安全方面的規劃,產業不僅要認真思考,更要推進落實。
一、“十四五”規劃網絡安全內容解讀
1. 定位層面。把網絡安全相關要求納入數字生態領域,這是對網絡安全非常科學和新穎的定位。我們談到生態治理和建設時,總會想到清澈的水源、豐饒的土壤、潔凈的空氣。從這個角度看,國家對網絡安全的定位,就像良好的生態環境之于區域可持續發展,是達成數字化發展和轉型目標的必要條件。說到生態治理,我們還會想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而在網絡空間,我們只有通過扎實的網絡安全工作,共同治理,共同維護,才能創造一個清朗的網絡生態。有了良好的網絡氛圍,才能進一步促進數字化經濟和數字政府的發展。從這個角度看,網絡安全本身就是數字化發展的根基和財富。在生態治理中,專業的基礎設施是保障治理效果高效和持續不可缺少的保障。規劃中提到了“網絡安全基礎設施”的概念,與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要求相呼應,網絡安全基礎設施本身就是一種特殊的新型基礎設施。這也幫助我們厘清網絡安全與數字發展的關系:網絡安全既是保障數字化發展的基礎,本身也是數字化發展的一部分。
2. 目標層面。規劃首次明確提出了“提升安全防護和維護政治安全能力”,這不僅是對“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的進一步深刻闡釋,更是對網絡安全保護的目標做出了界定:網絡安全不僅僅是確保數據和系統自身的安全,最終還需要提升維護政治安全的能力,保護數據和網絡系統是過程,是必要條件,提升維護政治安全的能力是結果,是達成網絡安全規劃目標的充分條件。
3. 思路層面。規劃的思路可以簡單總結為“夯實根基、健全體系、提升能力、控制風險、強化協同、加強研發、培育人才”涵蓋的對象包括政府、高校、科研機構、重要行業單位和網絡安全企業以及從業者,從國家層面全面而系統地對網絡安全保護工作制定了目標和計劃,同時也為各方的分工和協同建立了基調。
4. 技術發展層面。規劃明確提出了“提升攻擊溯源”“加快人工智能安全技術創新”等近期業內非常關注的技術方向。這釋放了兩個信號:第一,加強網絡安全防護的主動性已經在國家層面形成共識。我們不能再“被人打了不知道”“被誰打了不知道”,更不能接受既是網絡攻擊最大的受害者,又在國際舞臺被“潑臟水”,加強攻擊溯源的目標就是為了提升國家在網絡安全領域博弈的能力。第二,提升網絡安全的技術能力是國家在數字化發展進程中的重要目標。國家將堅定不移地突破網絡安全核心技術,并且將銜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前沿先進技術的發展優勢,引領網絡安全技術的發展趨勢。而這需要“加強網絡安全宣傳教育和人才培養”,人才是驅動技術發展的動力,也是帶動行業發展的關鍵。
二、對產業推進和規劃落實的建議
首先要統一認識。充分認識當前網絡安全形勢的復雜性,要“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樹立底線思維,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善于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抓住機遇,應對挑戰,趨利避害,奮勇前進”,網絡安全企業必須勇于走出舒適區,用“絕境”的心態督促和加快技術、產品、服務能力的迭代。
第二是找準定位。國家對于網絡安全企業的定位在于“加強網絡安全關鍵技術研發,加快人工智能安全技術創新,提升網絡安全產業綜合競爭力”。作為一個新型工程性學科,網絡空間安全對技術工程應用效果要求極高,網絡安全企業必須立足于了解市場痛點和需求的優勢,加大關鍵技術研發投入,不僅做出好的產品,還要找到好的應用場景,最重要的是解決實際問題,通過技術的創新應用和服務支撐,為各行各業提供以實效為導向的安全效果。
第三是聚焦優勢。近幾年來,網絡安全市場的發展一直處于良性上升時期,市場容量逐年快速增長,但發展質量和水平亟待提升。我們面臨的挑戰已經不是“小偷小摸”的黑客,而是國家級成體系成規模的常態化網絡攻擊,在國家、行業單位仍然有限的網絡安全投入背景下,已經經不起大量低水平重復建設和惡性競爭,這會損害產業的“元氣”。網絡安全企業不能“什么都能做,什么都擅長”,形成一個細分市場就“一窩蜂”地重復投入和惡性競爭,要找準自己的優勢所在,形成核心技術競爭力,用技術、產品和服務能力打出自己的“招牌”,聚焦自身擅長的領域,用核心優勢形成良性的行業“壁壘”,只有聚焦優勢的良性競爭,才能拓展更大的產業規模。
第四要培育人才。行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推動,就是要有高水平的“創新型、應用型和技能型”網絡安全人才。人才規模、人才能力、人才梯度決定了行業發展的上限。網絡安全企業除了要與更多高校、職業院校開展合作,引進招募人才,也要立足對于行業需求的理解,培育和輸送人才到其他行業和領域,促進人才流動和交流,讓人才生態滾動發展,用人才影響更多行業和領域,全方位加強國家網絡安全的防護基礎。
第五要加強協同。不僅是網絡安全產業與政府、重要行業單位的協同,也包括與業內的協同,與數字化其他領域的協同。規劃提到“推動陸海天網四位一體聯通”,網絡安全保護將貫穿這四個空間。我們面臨的問題和挑戰肯定會超出產業界對現有網絡安全現狀的認知,必須內外協同。在經過了狹義網絡安全到廣義網絡空間安全,再到即將到來的四位一體的“全域”網絡安全,對網絡安全的定義和保護也將跨入“無人區”“深水區”,沒有多元化的團隊和理念,沒有專業的協同,不足以完成國家交給我們的使命。
三、踐行思考和路徑
一是立足自身優勢。規劃的發布,進一步增強了產業的信心,“人是安全的核心”理念永不過時。作為一家創業超過 10 年的中生代企業,永信至誠將進一步幫助客戶建立立足于行業化、實戰化的網絡靶場這一安全基礎設施,提前防范化解網絡風險;把人才培養作為長期的事業,與客戶共同成長;在網絡安全的常態化、體系化、實戰化防護過程中,通過我們的“產品 X 服務”模式,把產品和服務都做到極致,我們希望在產品能力和服務能力都達到一定水平后,讓兩者的能量聚集爆發,讓相乘的效應大于疊加,為客戶交付“安全效果”。
二是加強研發投入。在規劃發布后,我們深信,有應用場景的技術投入將為企業帶來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企業將在基礎核心技術、關鍵工程技術和行業應用場景方面進一步加大投入,在專利、知識產權等領域加大產出,積極參與各類標準、規范的制定,加強企業間的信息共享。
三是發掘創造價值。新時代面臨新形勢,網絡安全的發展導向已經由最早的“事件驅動”“合規驅動”演進到了現在的“事件 + 合規 + 實效”三輪驅動。網絡安全產業不再會經歷“安全設備塵封于倉庫”,“初識配置幾年不變”這樣的怪象,也很可能不再會有用新概念包裝老產品這樣的“新瓶裝舊酒”亂象,行業的發展導向趨向良性,我們更愿意站在客戶的角度為他們解決問題、發掘痛點、創造價值,這不僅是我們企業經營的需求,更是眾多網安人從事網絡安全行業的理想和追求,也是我們在“十四五”這個歷史篇章即將拉開帷幕的時刻,能形成自我認同和追尋理想的訴求。
我們站在網絡安全新的開篇之始,回顧過去,展望未來,用“十四五”規劃作為引領旗幟,共同打造一個宏大、精彩和多元的“網絡安全大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