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業化時代,鋼鐵是工業的糧食,那么如今的信息化時代,芯片就成為了信息的糧食,沒有芯片所有的信息設備和信息化軍備都是笑話。
芯片指內含集成電路的硅片體積很小,常常是計算機或其他電子設備的一部分。芯片(chip)就是半導體元件產品的統稱。是集成電路(IC, integrated circuit)的載體,由晶圓分割而成。
芯片,英文為Chip;芯片組為Chipset。芯片一般是指集成電路的載體,也是集成電路經過設計、制造、封裝、測試后的結果,通常是一個可以立即使用的獨立的整體。“芯片”和“集成電路”這兩個詞經常混著使用,比如在大家平常討論話題中,集成電路設計和芯片設計說的是一個意思,芯片行業、集成電路行業、IC行業往往也是一個意思。
但就是這么一個不起眼的小小硅片卻成了中國信息產業的芯痛。一個城市的普通家庭有約一百顆芯片(晶圓)。沒有晶圓,民眾不能看電視、不能用手機、不能聽MP3,生活將完全變樣。芯片雖小但技術集成程度非常,是真正的信息產業心臟。沒有了它,大到國家各類信息化裝備,小到日常生活都無法繼續。可是令人遺憾的是,這么核心的產業,核心技術基本上被歐美國家所壟斷。芯片同時也是信息安全的核心,芯片始終由外國壟斷,等于把自己安全的命運掌握在他人手中,心理始終不踏實。
據統計,世界上50%以上的彩電,70%以上智能手機、平板電腦,都在中國制造,而他們的芯片卻幾乎都來自進口,大量的資金流入國外。毫不夸張的說,芯片成了中國信息產業的一塊最大的芯病。拓墣產業研究院在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中芯國際在2016年實現28納米工藝產能,占到全球28納米工藝總產能的比重僅為0.7%。同理,臺積電、格羅方德和聯華電子則分別占比為66.7%、16.1%和8.4%。
北京市工業促進局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處長梁勝表示,中國所有八寸及以上水平的晶圓生產線,過去全部必須依靠國外,中國建立一條晶圓生產線,幾乎八成的投資用于購買設備,加上國際間一直嚴格控制出口中國這類設備,即使將設備賣給中國,也是將昂貴的制造成本一并轉移過來。 高額的專利費用也是中國電子產品價格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但這還只是民眾日常生活,具體到具備產業其中痛楚則更深。
過去由于不能獨立生產的自己的芯片,中國各種先進軍備研發總是困難重重。由于局勢緊張等原因,中國軍備甚至發生多次被惡意干擾的事件,大大刺痛了中國軍備人的內心。
公開資料可知,全球半導體產業市場上萬億美元,2015至2020年中國半導體芯片產業及芯片制造設備投資額將達1150億美元!每年高達3400億美元的半導體銷售額中,有一半都是銷售給美國的科技巨頭比如:英特爾、高通和蘋果。中國芯片產業缺乏核心技術,只能眼看著巨額利潤和千萬億市場被國外搶走。
經過多年潛心攻關,中國終于取得了重要突破。央視《中國“芯”力量》介紹了中國在半導體設備和半導體原材料上取得的成績和進步。其中,最引人矚目的莫過于中國企業在刻蝕機上取得的成績——16nm刻蝕機實現商業化量產并在客戶的生產線上運行,7-10nm刻蝕機設備可以與世界最前沿技術比肩。更加令人振奮的是中國研發的5納米芯片刻蝕機,也就是5納米芯片制造設備成功問世。
這款設備的問世成功了打破了歐美在這一領域的長久壟斷,對于中國信息產業發展、經濟安全、軍備發展和軍隊信息化建設都具有決定性意義。
未來戰爭是信息化戰爭,幾乎所有的現進軍備都離不開信息,而這一切的核心就是芯片。如果中國不能獨立自主的生產芯片,那么我們武器裝備的生產必然受制于人。平時還好,一旦發生摩擦或沖突,國外停止對中國的芯片供應,那么中國大量現金武器裝備的生產將面臨無以為繼的窘境,后果不堪設想。另外,大量外國生產的芯片躺在我們的先進軍備中,控制著中國軍備的運轉,我們真的不放心。自己做芯片本來就比買貴,說華為沒有說服力,小米5C就是例子!為什么還要做?因為我們要掌握自己的命運。。。什么都靠買,一但被掐脖子就玩完了。
中國信息產業和軍備心臟的命運絕對不能掌握在外國人手中,這是所有中國人的共識。近年來中國不斷發力在芯片產業的進步有目共睹,這款5納米芯片制造設備的研發成功更是一舉打破了歐美壟斷真的非常振奮人心。
本人在西安三星半導體上班,半導體FAB的建設確實很花錢,光是一個FAB生產車間的大樓就幾十萬平方米了,地下一層,地上四層,這只是一條生產線,那么大的生產線里面的設備簡直就把車間堆滿了,從地下一層的機器到地上一二層都是輔助機器,三層才是晶圓制造,五層廠房相當于平時二十多層的樓房了,里面的設備在全世界也就是只有個別公司可以制造,最貴的設備是光刻機,一臺就1億歐元,所以一條生產線就要投資幾十億美元了,門檻太高了,不是誰都有錢可以建廠制造的。所以我們應該發揮集中攻關優勢,不能零零散散的搞。
當然我們芯片產業與歐美還有差距,但我們要看到進步,看到希望,一步步來。噴子們總是想著一口吃出一個大胖子,從來不會想,哪怕是一絲絲的進步都是技術的積累!
目前我們已經看到了可喜變化,華為有了自己的核心芯片。中微研發的介質刻蝕機是半導體生產設備中關鍵核心裝備之一,市場一直為美日等企業壟斷。中微刻蝕機的研發成功,填補了國內空白,在技術上實現突破,跟上國際技術發展步伐,明顯提升我國半導體設備產業的技術能級,并可改變我國集成電路生產企業受制于人的局面,對于搶占未來經濟和科技發展制高點、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由制造業大國向強國轉變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祖國加油,希望在未來。希望不久的將來,中國的所有先進軍備都能用上中國芯,徹底解決芯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