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端芯片聯盟”正式成立,該聯盟包括紫光集團、中芯國際、華為、聯想等在內的27家企業、高校與研究所。 中國高端芯片聯盟“以建立產業生態為目標,重點骨干企業為主體,整合各方資源,建立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推動協同創新攻關,促進核心技術和產品應用推廣,探索體制機制創新,打造‘架構-芯片-軟件-整機-系統服務’的產業生態體系,推進集成電路產業快速發展。”
行業整體基礎不牢,只發展高端芯片就是沙上建塔
《國家集成電路發展推進綱要》發布以來,中國半導體又迎來一波投資高潮。無論是大基金的成立、遍地開花的晶圓廠建設、武漢新芯合并到紫光去構建超級存儲器工廠,還是剛成立的“中國高端芯片聯盟”,都體現了中國要發展好半導體的決心。但作為半導體產業的一分子,感到欣喜之外也有隱憂,在這一波投資中,民營力量被明顯忽視了。
中國民營半導體公司一直處于夾縫之中,外有壓力,內無資源。再加上半導體投資的回報周期比較長, 很多民營公司在左支右絀勉力支撐幾年后,能夠把自己賣掉就算是很好的結局。
IC Insights將1990年以后中國半導體發展劃分為三個階段,并表示2014年開始的這一階段可能是中國半導體發展起來的最后機會。大基金等國家機構抓重點抓龍頭的策略是對的,但也不應該忽視市場的自發力量。中國電子制造的規模,僅靠國家隊是撐不起整個市場的,大基金可以不投中小半導體企業,但需要在政策、資金、人才等方面給予中小半導體企業更多的有效支援,只有基礎雄厚了,才有發展高端芯片的土壤。如果說高端芯片是金牌戰略,那么中低端芯片就是全民健身,在全民健身方面投入少了,行業整體基礎不牢,發展高端芯片只能是沙上建塔。
先有協同效應,后有Wintel聯盟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4月份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談到,“我們同國際先進水平在核心技術上差距懸殊,一個很突出的原因,是我們的骨干企業沒有像微軟、英特爾、谷歌、蘋果那樣形成協同效應。”高端芯片芯片聯盟的成立是為了響應這一號召,但習主席所提到的Wintel聯盟,是在已有的協同效應基礎上形成的事實聯盟,而非事先建立一個聯盟,再尋求協同效應。
有業內人士表示,27家機構組成的高端芯片聯盟象征意義多于實際意義,真要實現協同效應,3、4家機構組成一個聯盟應該比20多家更有效。在半導體這樣一個決斷力和執行力要求都很高的行業,市場訴求不同、組織結構各異的27家機構湊在一起,基本上會流于形式。
為某種技術或某個標準而成立的行業聯盟比比皆是,但這種目標明確,成員之間商業利益清晰的聯盟失敗的案例尚舉不勝舉,典型的例如英特爾主導的WiMax聯盟。以建立產業生態這種比較虛的目標而成立的高端芯片聯盟,很難有所作為。
只是無所作為倒還好,唯怕出現另一種情況,為了有所作為而強推一些政策,劃分出一些“自留地”供聯盟內的成員自己玩,聯盟外的只能在“低端芯片”打拼,這種“強強聯合”恐怕有違習主席所說的“徹底擺脫部門利益和門戶之見的束縛”。
有半導體投資人去年曾經開玩笑地說:“趙偉國是以投資房地產的思路做半導體,我們看不大懂。”半導體投資熱的背景下,各路人馬紛紛跑馬圈地。半導體產業能夠吸引到資金與關注度無疑是一件好事,資本逐利也無可厚非,但若有些人果真囤積居奇待價而沽,以發展半導體產業之名行阻礙半導體產業發展之實,則須警惕。畢竟半導體產業不同于房地產,這是一個需要耐心、積累和持續投入的產業,急于求成往往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