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系芯片業者看好2015年Type-C滲透率將大爆發,全面響起爭搶市占版圖的反攻號角。李建梁攝目前全球Type-C芯片市場完全掌控在國際芯片大廠手中,然臺系芯片業者已醞釀在2016年全面展開大反攻,繼鈺創旗下多顆Type-C芯片就定位,USB 3.1主控芯片供應商祥碩亦鎖定2016年Type-C芯片市場大爆發全面出擊,加上立锜、威鋒、創惟等臺系芯片商紛箭在弦上,將共同拚戰國際芯片大廠, 有機會在Type-C芯片市場占有一席之地。
芯片供應商表示,Type-C介面被業界視為創新革命,具備正反可插及快速充電特性,在蘋果(Apple)、Google、微軟(Microsoft)等帶頭主導下,包括PC、智能手機等終端裝置陸續導入USB 3.1 Gen1規格Type-C連接埠,英特爾(Intel)亦將在2015年下半推出支援USB 3.1和Type-C規格的Skylake處理器,臺系芯片廠Type-C技術亦陸續到位,2016年將大舉揮軍市場。
目前市面上的Type-C芯片解決方案主要供應蘋果及Wintel陣營高端機種,由國際芯片供應商掌控市場,然隨著Type-C滲透率提升,終端品牌業者需 要更具成本競爭力的Type-C芯片解決方案,才能借由導入中、低階機種,進一步擴大市場商機,業者預期臺系芯片業者將陸續打入包括PC、智能手機、平 板電腦等客戶供應鏈,全面卡位Type-C芯片市場。
芯片供應商指出,Type-C介面主要包括USB 3.1高速傳輸控制芯片、Power Delivery控制芯片、e-Marker傳輸線控制芯片等,其中,威鋒在Type-C布局以傳輸線控制芯片為主,創惟鎖定Type-C集線器芯片市場,立锜則搶攻Power Delivery控制芯片商機,至于鈺創將提供整合型解決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業者預期Type-C市場需求將自USB 3.0陸續轉換至USB 3.1規格,屆時全球提供USB 3.1主控端(Host)芯片供應商包括英特爾及祥碩,將成為Type-C和USB 3.1世代的大贏家。事實上,在USB 3.0規格世代有超過20家芯片業者投入,但多數業者并未賺到錢,遂在USB 3.1世代紛采取觀望態度,多數業者不會推出相關芯片產品。
另外,鈺創在Type-C世代布局亦相當全面性,不僅旗下Type-C的e-Marker控制芯片已獲得USB-IF(USB Implementers Forum)認證,并將搶食多款周邊芯片商機,其看好整合型產品將快速滲透市場,包括支援傳輸埠的USB替代模式(Alternative Mode)芯片組等。
芯片業者看好USB 3.1商機將自2015年下半起開始普及,預期2016年及2017年將進入鼎盛時期,屆時包括鈺創及祥碩等可望成為臺系芯片廠在Type-C世代最大受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