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電網最新文章 2.5代:光伏電池革命 “如果一個企業是買設備做產品,就已經落后了,國外的好技術是不會賣給你的。中國做光伏發電的企業,買進的設備沒有什么兩樣,那最后誰能享有高估值呢?” 有此質疑的人是美國Optony(普尼)公司的創始人兼CEO于平榮博士,該公司是薄膜聚光太陽能電池的首創者。于平榮將基于此技術的光伏發電產品歸類為 2.5代。 發表于:3/5/2010 國家能源局抓緊制定核電管理條例 權威人士向中國證券報記者透露,國家能源局正在緊張推進核電管理條例的制定工作。該條例將明確核電開發資質等準入門檻,涉及核電投資主體多元化的相關條款正在討論中。 發表于:3/5/2010 中國新能源汽車有望取得突破性增長 近日,全球知名的會計師事務所安永全球汽車行業中心發布一項新能源汽車調查,結果顯示在全美1000名持有駕照人士中,10%的受訪駕駛人士表示將考慮購買外接充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或電動汽車。 發表于:3/5/2010 中國“十二五”能源該思變 新能源發展是“十二五”能源發展的一個主要方面。 發表于:3/4/2010 2009年中國核電大事記 2009年是中國核電平穩快速發展的一年。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統計,截至2009年底,我國核電裝機容量為908萬千瓦,共11臺機組,僅占全國發電裝機總量的1.04%,沒有新機組建成投產;核電的發電量為70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3%,僅占全國發電總量的1.95%;核電廠發電設備利用小時7914小時,同比上升89小時...... 發表于:3/4/2010 美國核電復興路漫漫 資金、堆型及廢料處理成關鍵 美國建設了世界上第一座商用核電站,上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美國核電獲得規模空前的發展,以壓水堆和沸水堆為代表的輕水堆技術迅速成為核電產業的主導技術,并逐漸輸出到歐洲國家。但是好景不長,由于忽視了技術的標準化,缺乏相關管制規范,美國在1979年發生了三哩島核事故。核事故的出現撲滅了人們對核能的美好憧憬。美國從1976年后竟再未建造過一座商用核電站。美國科研界和核工業界在技術上的努力從未中斷,真正意義上的政策扶持也在奧巴馬政府時期出爐。美國彌補核電工業30年停滯缺憾的復興之路正式開啟。 發表于:3/4/2010 3000萬智能化電網建設實現故障自動定位 近日,國家電網公司發文,明確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作為全國智能電網建設第二批試點單位。據了解,智能化配電網建成后將實現故障自動定位,同時對配電網的運行進行監視、管理和控制,并能自動計算出負荷最優運行方式。 發表于:3/4/2010 機電設備企業UPS電源解決方案 本方案主導思想是本著節省、可靠、簡潔高效的原則來制定。盡量結合現場特點,為客戶度身定制成本最低、性能最優的UPS供電解決方案。 發表于:3/3/2010 VRLA蓄電池在光伏系統的應用 以光伏系統為例介紹一下VRLA蓄電池在光伏系統的應用。 發表于:3/3/2010 2017年我國用上自主產權“大核電” 世界上最先進的第三代核電技術AP1000花落中國,四臺機組先后開工。本刊記者2009年1月曾經采訪國家核電技術公司(下稱“國家核電”),了解到中國將率先建成世界上第一座第三代AP1000核電站。 發表于:3/3/2010 GPRS遠程自動抄表系統解決方案 《GPRS遠程自動抄表系統解決方案》是基于GPRS無線通信技術上全新理念的電力遠程應用解決方案。電能計量是現代電力系統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而傳統的電量結算是依靠人工定期到現場抄取數據,在實時性、準確性和應用性等方面都存在諸多不足之處。利用現代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以及電能量測量技術結合在一起,便能夠及時、準確、全面地反映電量使用。本方案是基于 GPRS 網絡通信的無線通訊技術,將電量數據和其它(所需)信息實時可靠的采集回來,通過應用具有智能化分析功能的系統軟件,實現用戶用電量的統計、用電情況的分析及用戶的使用狀態。 發表于:3/3/2010 風電與光伏制造業加速轉移 進入2010年,能源業界頗不平靜。1月中旬,我國取消“風電設備國產化率要超過70%”政策,風電設備進入全面競爭時代;1月22日,德國宣布削減太陽能補貼,使傳統的太陽能光伏市場成為“價格高地”。中國廣闊的市場由此更具吸引力,全球風電設備和光伏設備產業向中國轉移的浪潮愈加澎湃。 發表于:3/3/2010 中國將采取四項措施大力發展綠色經濟、低碳經濟 記者從剛剛閉幕的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獲悉,中國權威部門提出,將從四個方面采取措施,大力發展綠色經濟、低碳經濟。 發表于:3/2/2010 我國大功率直驅風力發電變流器實現國產化 由海軍工程大學電力電子技術研究所研制的2兆瓦級永磁直驅風力發電變流器,日前在武漢正式通過科技成果鑒定。這一成果為我國大功率直驅風力發電變流器技術國產化與產業化提供了技術支撐,填補了國內空白,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發表于:3/2/2010 探討排灌電費管理推廣IC計量裝置新技術 農業排灌是確保農業生產豐收的重要保證,在風不調雨不順的排灌期,其擔負的排澇抗旱任務顯得尤為重要。一些水利自然條件較差的鄉鎮農業生產完全依靠排灌來維持農作物的正常生長,排灌運轉正常,村民全年糧食收成基本有保障。我公司現有541臺排灌專用變壓器,承擔著全市32個鄉鎮農業排澇抗旱保障任務。過去沿襲下來的“先用電,后交錢”的排灌用電管理模式,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確實存在著有損于供用電雙方利益問題,背離了規范化、精細化管理要求,應在探討農電管理的改革中逐步退出歷史舞臺。筆者對我公司近三年試行推廣IC卡預付費裝置這項新技術作了一次調研,認為實施這一做法是一種科學有效的電費回收機制,可以擺脫排灌電費對農電企業的困惑,值得我們在實踐中推廣應用。 發表于:3/2/2010 ?…31331431531631731831932032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