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電網最新文章 基于復雜適應理論的電力系統生產模擬 針對電力系統發展規劃、需求側管理、電力市場的理論和模擬研究工作對時序性、互動性、隨機性生產模擬的需要,在智能工程的空間基礎和方法工具支持下,根據復雜適應系統框架建立了生產模擬模型。模型通過用戶需求模塊、電網企業調度模塊、電力市場模塊和電源企業生產模塊模擬電力系統的不同環節和功能,利用k-means聚類法、整數規劃法等算法,模型實現了對系統的生產模擬,模擬結果與實際數據差異在可接受范圍之內,可以在電力發展規劃、需求側管理、電力市場等相關分析研究方面起到一定支撐作用。 發表于:5/17/2018 是什么限制了電源小型化? 電源模塊發展至今,工程師們都著眼于如何將模塊做得更為小型化,輕量化,其實大家都明白可以通過提升開關頻率來提高產品的功率密度。但為什么迄今為止模塊的體積沒有變化太大?是什么限制了開關頻率的提升呢? 發表于:5/16/2018 復雜處理器的上電時序設計 為確保芯片能可靠的工作,應用處理器的上下電通常都要遵循一定時序, 本文以i.MX6UL應用處理器為例,設計中就必須要滿足芯片手冊的上電時序、掉電時序,否則在產品使用時可能會出現以下情況,第一,上電階段的電流過大;第二,器件啟動異常;第三,最壞的情況會對處理器造成不可逆的損壞。可見,上下電時序對于確保系統的可靠運行起著重要的作用。 發表于:5/16/2018 如何處理由電源引起的MCU啟動失敗? 對于主電源掉電后需要繼續工作一段時間來用于數據保存或者發出報警的產品,我們往往都能夠看見產品PCB板上有大電容甚至是超級電容器的身影。大容量的電容雖然能延時系統掉電,使得系統在電源意外關閉時MCU能繼續完成相應操作,而如果此時重新上電,卻經常遇到系統無法啟動的問題。那么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遇到這種情況又該如何處理呢? 發表于:5/16/2018 再認識:電改中天然的“領袖風范”—電力現貨市場 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已經開始三年,電力直接交易(發用電計劃放開)、輸配電價核定、售電業務放開、增量配電業務放開齊頭并進,基本達到了第一階段的預想,啟發市場主體觀念的工作基本完成。新一輪電改各項工作中唯一仍在籌備狀態的就是電力現貨市場建設。通過第一階段各項工作的探索,越來越多的人逐漸認識到電力直接交易(發用電計劃放開)、輸配電價核定、售電業務放開等工作的深入需要以電力現貨市場建設為基礎,電力現貨市場建設將成為新的市場運營機制(電力系統運行機制)能否發生質變的“門檻”。下一階段,推動電改各項工作的深化關鍵就在于電力現貨市場建設能否有質的突破。 發表于:5/15/2018 氫燃料電池關鍵部件依靠進口: 國產化將最大降低80%成本 據新華社消息,5月11日上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陪同下,參觀考察了位于北海道苫小牧市的豐田汽車公司相關零部件工廠。李克強總理參觀的其中一個項目就是,豐田的氫燃料電池車“MIRAI”。 發表于:5/15/2018 全國最大規模用戶側分布式儲能項目正式落戶 5月8日,在江蘇鎮江新區材料產業園,江南化工、東普新材料等6家重點企業集中簽訂了分布式儲能合同,總投資金額達5億元,充電功率合計3.15萬千瓦,電池容量合計25.2萬千瓦時。該項目的成功簽約,標志著由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主導實施的全國最大規模用戶側分布式儲能項目正式在鎮江新區落地,同時也是國網江蘇電力開展綜合能源服務業務以來實施的最大規模綜合能源服務項目。 發表于:5/15/2018 科技創新促進智能電網電能質量提升 核心提示中國電科院牽頭的《智能電網電能質量監測與控制關鍵技術》項目面向電力電子化特征電網電能質量監測與治理的共性需求,構建了集監控系統、治理方法與設備、技術標準為一體的電能質量監測與治理技術體系。該項目日前榮獲國際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信息物理系統技術委員會“2018工業技術杰出貢獻獎”。 發表于:5/15/2018 輸配電價改革的“苦與樂” 我國輸配電價改革由來已久:自2014年12月,輸配電價改革在蒙西電網“破冰”開始,我國的輸配電價改革這幾年可以說取得了的突破性的進展。 發表于:5/15/2018 電力通信大數據并行化聚類算法研究 隨著電力通信技術的發展,產生了大量分布式電力通信子系統以及海量電力通信數據,在海量數據中挖掘重要信息變得十分重要。聚類分析作為數據并行化處理和信息挖掘的一個有效手段,在電力通信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然而,傳統聚類算法在處理海量電力數據時已不能滿足時間性能的要求。針對這一問題,提出了一種基于MapReduce模型的并行化k-medoids聚類算法,首先采用基于密度的聚類思想對k-medoids算法初始點的選取策略進行優化,并利用Hadoop平臺下的MapReduce編程框架實現了算法的并行化處理。實驗結果表明,改進的并行化聚類算法與其他算法相比,減少了聚類時間,提高了聚類精度,有利于對電力數據的有效分析和利用。 發表于:5/15/2018 嵌入式硬件設計03-用電源樹搞定電流分配 您有沒有試過電路板空載時上電一切正常,但帶上負載后就“動力不足”呢?不是因為外設“索要”的太多,而是您的電源“給予”的不合理!我們來看一則案例:一位硬件工程師在設計以太網PHY電路時,使用了一個外部LDO芯片產生1.2V以供給PHY芯片的數字和模擬電源。在低速傳輸數據時網絡通信一路通順,然而使用1000M全雙工通信模式時,出現通信不穩定的囧況!久經排查,才得知PHY芯片在千兆通信模式下1.2V電源的電流大小達到500mA以上,如圖 1;然而工程師選取的LDO的最大輸出能力才只有350mA,如圖 2,并不足以滿足負載的需要。 發表于:5/14/2018 電力現貨市場設計無定式 沒有想象中的那么簡單 2017年8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開展電力現貨市場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選定8個地區作為第一批試點,要求2018年年底前啟動電力現貨市場試運行。對于什么是現貨市場,怎么建設現貨市場,文件中并無明確規定,不同學者和機構對現貨市場也有不同的理解或定義。國際上成熟的電力現貨市場是什么樣子的?它承擔了哪些功能?對中國電力現貨市場建設有哪些借鑒價值?帶著這些問題,本刊專訪了睿博能源智庫(The Regulatory Assistance Project,RAP)理事、政策項目主任魏雷克(Frederick Weston)先生。 發表于:5/14/2018 如何提升CAN總線浪涌防護? CAN總線雖然有較強的抗干擾能力,但在實際應用中依舊會受到靜電以及浪涌的干擾,在CAN總線組網中我們應該如何提升總線的浪涌防護能力呢?其實并不難,這幾種器件讓你無憂。 發表于:5/14/2018 跨省發電權交易:破解“三棄”癥結的良藥 來自國家能源局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為1.7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500億千瓦時,“三棄”問題得到部分緩解。其中,水電在來水好于上年的情況下利用率達到96%左右;棄風率12%,同比下降5.2個百分點;棄光率6%,同比下降4.3個百分點。 發表于:5/14/2018 特變電工:掌控核心技術 從大漠走向世界 位于祖國邊陲之地,特變電工在資本市場的支持下“三大步”前進,業務遍及國內外,在新疆、四川、湖南、遼寧等地有14個現代化產業園,在境外有能源裝備基地和能源公司。在這背后,是這家公司持續投入研發,攻克特高壓核心技術,并把握新能源發展帶來的結構性機會,拓展新能源電站的工程總包業務,還對新能源電站關鍵設備進行研制開發。 發表于:5/14/2018 ?…127128129130131132133134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