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電網最新文章 電力行業“一帶一路”五年建設成績速覽 從2013 年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提出,5 年來,“一帶一路”倡議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戰略構想走向落實,中國愿與沿線國家在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原則下,共創互尊互信,合作共贏,文明互鑒之路。電力行業積極落實“一帶一路”倡議,與沿線國家積極開展對接合作。 發表于:7/30/2018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 梁志鵬:上半年可再生能源電力建設和并網運行情況 國家能源局7月30日國家能源局在京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今年上半年能源形勢、可再生能源并網運行情況、第二季度12398能源監管熱線投訴舉報受理情況,還將解讀《電力安全生產行動計劃(2018-2020)》,并回答記者提問。 發表于:7/30/2018 能源局三方面解讀電力安全生產行動計劃 明確八大任務 國家能源局7月30日在京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今年上半年能源形勢、可再生能源并網運行情況、第二季度12398能源監管熱線投訴舉報受理情況,還將解讀《電力安全生產行動計劃(2018-2020)》,并回答記者提問。 發表于:7/30/2018 5nm設計的新進展 圍繞5nm制造工藝節點的活動正在迅速發展,這讓我們對必須克服的、日益復雜的無數設計問題有了更深的認識。 發表于:7/30/2018 首條大規模輸送新能源的特高壓工程為何“戰績”平平? “所有詭異畫風的背后通常都有一個異乎尋常的故事。”采訪中,一位曾參與多條特高壓線路論證的不愿具名電力行業專家屢次向記者強調。專家口中的“詭異畫風”,指的是一條被寄予厚望的特高壓輸電線路——±800千伏祁韶(酒泉—湖南)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又名“酒湖線”,下稱“祁韶特高壓”)。 發表于:7/30/2018 儲能市場崛起在即!儲能應用八大場景分析 前言:2017年,全國棄光電量73億千瓦時,棄光率6%,消納難一直是行業頑疾。而電池儲能可以實現功率、能量雙向調節,響應速度快,能幫助光伏發電擁有與傳統火電一樣的調節能力。隨著光伏系統成本的迅速下降,光電將在電力系統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最終必將推動光伏應用進入千家萬戶。 發表于:7/30/2018 A2019中國國際智能電網建設技術設備展覽會即將開展 A2019中國(雄安)國際智能電網建設技術設備展覽會 China (Xiongan) International Smart Gri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ExposiTIon 發表于:7/28/2018 光伏行業最新新聞:晶澳太陽告別納斯達克借殼回A 國務院推動光伏+發展 從美國納斯達克退市數天后,晶澳太陽能有限公司(下稱晶澳太陽能)這個動作的目的就被揭曉,晶澳太陽能擬借殼上市。 發表于:7/27/2018 高效率 N 溝道開關浪涌抑制器針對 150V 瞬變提供保護 Analog Devices Inc. (ADI) 宣布推出 Power by Linear? LTC7862,該器件是一款具有過壓和過流保護功能的高效率開關浪涌抑制器,適合高可用性系統。LTC7862 驅動一個 N 溝道功率 MOSFET 級。在正常操作時,LTC7862 以極低的傳導損耗把輸入電壓傳遞至輸出。在輸入過壓情況下,LTC7862 作為一個高效率 DC/DC 穩壓器啟動開關操作,通過限制輸出電壓和電流來保護關鍵的下游器件。 發表于:7/27/2018 繼電保護測試儀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分為主回路和輔回路兩個回路,主回路采用大旋鈕調節,輔回路采用小旋鈕調節,主回路通過面板上“輸出選擇“按鍵開關控制其輸出的各種量,并且每切換一種輸出的同時,儀器上的數字電壓/電流表可自動監視其輸出值。輔回路通過輸出開關控制直接調節輸出,測量可外附萬用表測量。 發表于:7/27/2018 智能電表怎么偷電?供電局怎樣知道用戶偷電? 現在的智能電表是通過無線信號與供電部門供用電監管系統實時聯網的,具實時監控、異常報警等等功能。 發表于:7/26/2018 中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連續5年全球第一,裝機容量已超1.4億千瓦 日前,國家能源局監管總監李冶在清潔能源發展光伏產業技術創新與政策研究論壇上表示,“在國家政策支持下,中國光伏發電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績。目前新增裝機容量連續5年全球第一,截至2018年5月,中國并網光伏裝機容量已經超過1.4億千瓦,光伏發電在推動中國能源轉型發展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發表于:7/26/2018 實例分析|綜合能源服務怎么做? 綜合能源服務必將成為提升能源效率、降低用能成本的重要方向。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無錫供電公司(簡稱公司)積極布局綜合能源服務市場, 培育新的市場業態和效益增長點,努力使綜合能源服務成為驅動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發表于:7/26/2018 江蘇率先“實戰”大規模需求響應 完善削峰填谷鼓勵機制 近年來,隨著產業結構持續轉型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城市用電需求迅速增加。在此背景下,江蘇在全國率先開展了較大規模的電力需求響應實踐,通過市場化手段加強需求側管理,為解決尖峰負荷問題探索了新路徑。實現電力需求響應有何優點?需具備哪些條件?未來還有哪些潛力?記者近日對此進行了采訪。 發表于:7/26/2018 對話MIT機械工程教授:工業智能化時代已經到來 日前,由中國計算機用戶協會工業互聯網與大數據應用分會主辦、中國華能集團承辦的“2018年度工業智能技術應用暨工業互聯網國際年會”在上海舉辦。在中國工業面臨由粗放管理向精細化管理轉型的浪潮中,人工智能(AI)可以發揮什么作用?歐美發達國家在智能制造領域有哪些成功的應用?智能化革命會帶來哪些變化?就這些問題,筆者對話了年會特邀嘉賓、麻省理工學院(MIT)機械工程教授亞歷山大˙斯洛克姆。 發表于:7/26/2018 ?…107108109110111112113114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