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 AMD慶祝賽靈思成立40周年 40 年前,賽靈思(Xilinx)推出了一種革命性的設備,讓工程師可以在辦公桌上使用邏輯編程。 賽靈思開發的現場可編程門陣列(FPGA)使工程師能夠將具有自定義邏輯的比特流下載到臺式編程器中立即運行,而無需等待數周才能從晶圓廠返回芯片。如果出現錯誤或問題,設備可以在那里重新編程。 最新資訊 基于SoC FPGA和CNN模型的動作識別系統設計 動作識別是重要的機器視覺研究領域之一。設計實現基于SoC FPGA和CNN模型的動作識別系統。設計實現流水線型LK光流計算、基于HOG與SVM的行人檢測模塊;設計實現動態行人檢測與靜態行人檢測結果的融合算法,計算出目標人物所在區域;利用該區域的視頻圖像和光流場數據,輸入CNN模型計算得到目標人物的動作識別結果; 設計指令集架構的NPU單元用于實現CNN模型計算。整個系統基于DE10-Nano開發板進行軟硬件協同開發,能夠識別“站立”、“行走”、“揮手”和“下蹲”等動作。該系統具有較高的識別率和較強的設計靈活性,方便CNN模型的擴展與修改。 發表于:3/1/2019 高速運動平臺彈速補償的FPGA實現方法 針對高速運動平臺彈速補償的實時性要求,在基于距離徙動校正(Range Cell Migration Compensation,RCMC) 的思想上提出了一種彈速補償的FPGA實現方法。將距離徙動校正的思想用于彈速補償,提高了相參積累后的信噪比,并在FPGA中完成硬件實現,仿真實驗表明使用FPGA實現彈速補償方法具有實時性高、處理速度快、精度高等有優點。 發表于:3/1/2019 自適應學習率調度器了解一下? 傳統觀點認為,太大的學習率不利于優化深度神經網絡,而相比固定的學習率而言,變化的學習率更能提供快速的收斂。 發表于:2/28/2019 想讀讀PyTorch底層代碼?這份內核機制簡介送給你 學習 PyTorch 比較簡單,但你能學習 PyTorch 內部機制嗎?最近,有 14 年 ML 經驗的大神 Christian 介紹了 PyTorch 的內核機制。雖然在實際使用中并不需要這些知識,但探索 PyTorch 內核能大大提升我們對代碼的直覺與理解,挖底層實現的都是大神~ 發表于:2/28/2019 出身清華姚班,斯坦福博士畢業,她的畢業論文成了「爆款」 很少有人的博士論文能夠成為「爆款文章」,但陳丹琦做到了。這位近日從斯坦福畢業的計算機科學博士引發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發表于:2/28/2019 MIT開發出首個碳納米管混合信號集成電路 SHARC進擊:麻省理工學院的自我修復模擬采用RRAM和CNFET技術,被用于在4位電容數模轉換器中制造碳納米管運算放大器。 發表于:2/28/2019 英特爾再戰獨立顯卡市場,這次能成么? 2018年8月,英特爾在 SIGGRAPH 大會上公布了一段視頻,內容是宣告 2020 年將要重返獨立顯卡市場。 發表于:2/27/2019 或許這才是物聯網所需的嵌入式AI處理器 日前,法國半導體初創公司GreenWaves Technologies(GreenWaves) 宣布,獲得由華米科技參與領投,公司天使輪領投公司--Soitec以及其他投資人共同參與的共計七百萬歐元的A輪融資。 發表于:2/27/2019 SmartSens在ISSCC 2019 圖像傳感器技術領域報告會作開場報告,收錄論文搶先披露 2019年2月21日 —— 2018年是5G和人工智能產業大爆發的一年。配合5G強大的連接性, AI將在未來實現云與終端之間最靈活的匹配。圍繞著5G與AI,相關技術及應用成為當前科技熱點。 發表于:2/27/2019 Linus Torvalds談為什么Arm無法贏得服務器市場 為什么運行Ubuntu的服務器數量遠比Red Hat多?基于ARM架構的處理器是否可能挑戰x86處理器在服務器市場的壟斷地位? 發表于:2/27/2019 ?…4546474849505152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