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電子最新文章 索尼NUCLeUS可為醫院打造智能醫療影像管理系統 2020年1月,索尼面向中國市場推出了新一代醫療影像管理系統NUCLeUS,該系統將為醫院提供更友好、更簡化的數字影像工作流程,還可以根據需要,在整個醫院范圍內隨時隨地提供包括視音頻在內的各類信息。 發表于:1/29/2020 AI的發展增加了醫療隱私被侵犯的風險 據國外媒體報道,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一項新研究顯示,人工智能的進步為人們健康數據的隱私性帶來了新威脅。該研究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工程學院工業工程與運行研究部(IEOR)的阿尼爾·阿斯瓦尼(Anil Aswani)帶領。研究顯示,面對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現有的法律法規根本不足以保護個人健康數據的隱私性。 發表于:1/29/2020 遠程醫療逐漸智能化,虛擬醫療將成為現實 美國的山間醫療保健公司提升了遠程醫療功能,以創建虛擬醫院。首席信息官Marc Probst表示,基于人工智能的虛擬助手還將定義該虛擬行業的未來。有一天,您醒來時身體一側持續疼痛。您希望找醫療專業人士看看,但您又不想預約,然后吃力地去見醫生。如今,大多數大型醫療機構允許您與醫生預約,然后醫生可通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或PC上的視頻會議軟件,讓您在舒適和隱私的家中就可完成診斷。 發表于:1/29/2020 AI技術將助力醫療領域實現智能化 人工智能的最大機遇之一或許是醫療行業。據ReportLinker預測,到2025年,醫療行業的人工智能支出將從21億美元躍升至361億美元,其50.2%的復合年增長率(CAGR)是相當高的。 發表于:1/29/2020 區塊鏈如何解決醫療數據中的不可能三角 “不可能三角”一詞,最早來自金融經濟領域,指的是資本自由流動、匯率穩定和貨幣政策獨立性三者不可能兼得。由于該理論表現非常形象,“不可能三角”很快被應用于其他領域。比如,宗教信仰、哲學反思、道德堅持構成了哲學的不可能三角,高收益、低風險、高流動性構成了投資的不可能三角等等。 發表于:1/29/2020 德勤:未來醫療科技攜手消費科技的轉型變革 隨著許多曾經設想的科技成為現實,我們十分期待未來醫療器械與今天大不相同。本報告探索了在變化莫測的環境下,未來的醫療科技公司將會是什么樣的。 發表于:1/29/2020 首個活體機器人誕生 可摧毀癌細胞 全球首個活體機器人誕生 最近,來自佛蒙特大學和塔夫茨大學的科學家利用非洲爪蛙的干細胞,創造出史上首個微型“活體機器人”,它們可以用來摧毀癌細胞或清除海洋中的塑料微粒。 發表于:1/16/2020 定量醫學成像技術將是醫療行業的發展方向 FDA建議制造商為具有定量成像功能的設備提供上市前提交,包括有關性能規格和支持數據的信息,以幫助最終用戶解釋生成的數值。 發表于:1/9/2020 移動技術可以檢測并預防醫療疾病的暴發 由國際發展研究中心(IDRC)共同資助的一個項目幫助建立了斯里蘭卡野生動物健康中心,以監測動物健康。調查結果還促使中央政府將獸醫的作用擴展到抗生素抗性和農場實踐等領域。 發表于:1/9/2020 帶有軌道角動量的光束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引起了重視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帶有軌道角動量(OAM)的光束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在許多領域都顯示出破壞性的應用:粒子捕獲和鑷子處理,高分辨率顯微鏡,天文冠冕照相,大容量電信和安全性。 發表于:1/9/2020 腦腫瘤GPS地圖將在臨床試驗中進行醫療測試 凱斯西儲大學癌癥研究人員開發的GPS地圖引導神經導航設備已顯示出90%的精確度,可精確定位腦部腫瘤,不久將在克利夫蘭診所接受患者的實時測試,這項研究為期三年,金額為60萬美元,由V Foundation提供。 發表于:1/9/2020 MRI電子掃描可幫助醫生辨別記憶力喪失的原因 一項由UCLA領導的研究發現,使用MRI掃描,可以區分由阿爾茨海默氏病引起的記憶喪失和腦外傷。 發表于:1/9/2020 可折疊持久的電池在醫療設備上的應用 隨著可折疊手機和5G手機等需要高電量的可穿戴設備和智能手機的推出,人們對電池的興趣與日俱增,各種電池類型也在開發中。例如,嵌入在手機表帶中的柔性電池或從無線充電發展而來的無線功率共享電池。但是,目前尚沒有生產可折疊容量達數千毫安時(mAh)的電池的制造工藝。最近,韓國的一個研究小組開發了一種單片電極,可以代替笨重的集電極,從而可以開發出這種高容量的柔性電池。 發表于:1/8/2020 3D打印醫療器械難關逐漸被攻破 未來將迎來蓬勃發展 1 月 6 日訊,近日,國家藥監局和國家衛健委聯合發布《定制式醫療器械監督管理規定(試行)》將正式實施,我國 3D 打印醫療器械將迎來蓬勃發展。 發表于:1/8/2020 呼吸分析電子儀在癌癥免疫療法中的應用 一項針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的前瞻性觀察性試驗發現,檢測呼吸中化學物質的電子鼻裝置可以準確地識別出對最新免疫療法有反應或無反應的患者,準確率為85%。該試驗的結果發表在《腫瘤學年鑒》上 ,表明對PD-L1生物標志物的eNOSE表現出比有創且耗時的免疫組織化學(IHC)測試更好的預測準確性,PD-L1生物標志物是目前預測NSCLC對Aβ應答的金標準。抗PD-1免疫療法,例如nivolumab或pembrolizumab。 發表于:1/8/2020 ?…6970717273747576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