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度求索(DeepSeek)正式發布新一代大模型 DeepSeek-V3.1,并首次公開提及采用“UE8M0 FP8 Scale”參數精度。這一技術細節的披露,迅速引發行業關注。
官方在公眾號文章中進一步解釋,UE8M0 FP8 是專為下一代國產芯片設計的浮點數格式,旨在提升計算效率并降低資源消耗。這一表述,被外界解讀為 DeepSeek 在軟硬件協同優化方面的戰略布局,也讓人不禁思考:在AI芯片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國產新芯是否真的能夠借此實現技術破局?
從技術層面來看,FP8(8位浮點數)并非全新概念。它屬于IEEE浮點算術標準中的一種數據類型,相比傳統FP16或FP32,能在保持相對較高數值精度的同時,顯著減少內存占用和計算開銷,尤其適合大規模AI推理與訓練。而“UE8M0”這一命名,則體現出其定制化特性。根據官方表述,它針對國產芯片架構做了專門優化。這一點至關重要,因為它不僅涉及算法與硬件的適配,更可能影響到整個AI計算生態的構建。
目前,全球AI芯片市場仍由英偉達(NVIDIA)主導,其GPU配合CUDA生態幾乎成為大模型訓練的事實標準。而國內雖有多家企業投入AI芯片研發,如華為昇騰、寒武紀、天數智芯等,但在軟件棧、開發者工具、模型兼容性等方面仍面臨挑戰。DeepSeek 此次明確將模型精度與“國產芯片”進行綁定,顯示出一種推動國產化全棧技術發展的意圖。通過從模型層面主動適配新型硬件,或許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國產芯片在生態支持上的不足。
此外,DeepSeek-V3.1 本身也體現出顯著的技術進步。據官方信息,其Base模型在V3基礎上新增訓練了840B tokens,模型規模與性能進一步提升。同時,團隊將Base模型及經過后訓練的完整模型均在Hugging Face和魔搭ModelScope平臺開源,體現出較強的開放性和社區共建意識。這一做法有助于吸引更多開發者參與測試、優化乃至應用于實際場景,從而加速技術迭代與應用落地。
然而,能否真正實現“破局”,仍存在多方面挑戰。首先,國產芯片在制程工藝、內存帶寬、互聯技術等硬件基礎上與國際頂尖水平仍存差距。其次,軟件生態的成熟非一日之功,需要芯片廠商、算法公司、應用開發者共同長期投入。再者,國際市場政策環境的不確定性,也可能影響相關技術的全球推廣與合作。
總體來看,DeepSeek 此次發布不僅是一次模型升級,更可視為對國產AI計算體系的一次重要推動。通過模型與芯片的協同設計,有望在特定場景下實現更高效的計算,并逐步減少對國外技術的依賴。但能否真正打破現有市場格局,仍需看后續硬件性能、軟件適配、開發者接受度以及商業落地等多方面的實際表現。
國產芯片的崛起絕非單點突破所能實現,它需要產業鏈上下游的緊密配合與持續創新。DeepSeek-V3.1 及其所代表的軟硬件協同策略,或許正是這條長路上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