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消息,據媒體報道,國內首個專注低空飛行器氣動研究的復合型風洞在廣東空天科技研究院(以下簡稱“廣天院”)建成投用。
該風洞有效填補了低空飛行器從實驗室研究邁向真實場景驗證的關鍵基礎設施空白,標志著粵港澳大灣區低空經濟基礎科研平臺建設取得重要突破。
風洞作為人工控制氣流的設備,是航空飛行器系統性測試的核心設施。相比戶外測試,其優勢在于測試周期更短、成本更低。廣天院風洞技術負責人孫良寶解釋:“測試時將飛行器固定,讓高速氣流流過,模擬空中飛行狀態,從而精準測量各項技術參數。”此風洞的核心任務正是全面驗證飛行器的抗風安全性。
這是國內首個針對低空飛行器氣動力特性研究與測試的4.5米量級風洞,創新性地融合了傳統航空風洞與無人機風墻測試系統。它將服務于低空飛行器的設計創新、可靠性與安全技術研究、檢測標準體系建設,重點解決城市復雜飛行環境下的特殊氣動力問題。
風洞啟用后,將為低空飛行器研發企業提供高效便捷的“家門口”檢測服務,從協調到完成實驗僅需3至4個月,大幅降低研發成本,加速技術成果向商業應用的轉化進程。
同日,廣天院還啟用了全空間無人體系綜合試驗場,包含物理與數字兩大試驗場域。物理試驗場擁有33平方公里空域、垂直起降場、滑行跑道、5G-A通感一體網絡及測風雷達;數字試驗場則配備協同設計平臺、超算中心、數字孿生中心以及全空間無人體系管理服務平臺。
依托低空飛行器風洞及全空間無人體系綜合試驗場等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廣天院可為無人機制造企業、科研院所、政府監管機構等提供產品質量攻關、技術指標測試驗證、應用場景開拓及產業培育等服務。目前,深圳海關、小鵬匯天、威凱檢測等10余家單位已提出測試需求。
未來,廣天院計劃建設“灣區1號”飛行器風洞試驗數據共享平臺,倡導數據開放與技術交流,共同攻克技術難關。同時,將與低空飛行器研發機構、高校及企業深化合作,持續攻關關鍵技術,并聯合共建低空飛行器風洞試驗標準化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