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底,廣東省突現新疫情,防疫任務驟然加重。大規模核酸檢測、溝通會議需求猛增、信息化抗疫防疫產品重新“受寵”……這使得現場通信和網絡負荷瞬間暴增,為給疫情防控提供堅強的通信保障,中國電信迅速響應,為各方提供應急通信解決方案;調配安裝一系列信息化產品支援一線疫情防控工作。同時,已經發展得相當成熟的5G網絡、云計算等新興技術更是派上用場,覆蓋醫院等地,為遠程醫療、核酸檢測和疫苗接種提供穩定而快速的網絡保障。
爭分奪秒提供通信和網絡保障
面對廣東新的防控形勢,中國電信廣東公司(以下簡稱“廣東電信”)迅速建立了省市協同業務應急開通團隊和業務開通綠色通道,為相關部門抗疫防疫提緊急通信服務,同時保障核酸檢測、疫苗接種等醫療系統穩定運行、醫護人員和廣大市民通信暢通。
5月30日,廣州電信接到緊急通信需求,廣東首個氣膜方艙實驗室“獵鷹號”急需高速網絡傳輸防疫數據。任務重、時間緊,廣州電信立即組成通信保障突擊隊全力以赴緊急施工,在省市區三級電信部門的協同下,3小時內完成線路緊急升級和提速;當天就完成了臨時專線和6臺5G CPE設備的搭建和接入;6月1日,首個實驗室已搭建完畢并投入使用。“獵鷹號”方艙實驗室具備滿足疫情大數據傳輸的高速專網和中國電信5G信號全覆蓋。
與此同時,廣州、佛山、江門等地核酸檢測和疫苗接種任務加重,其中,江門電信接到緊急要求,需在6月5日前在疫苗接種點安裝多路攝像頭。江門電信立即行動,全市約100個疫苗接種點,120線視頻監控同時開工,16小時實現安裝進度達到71%,24小時100%完成安裝調測,本次防疫通信保障任務交付,提前72小時完成。
此次廣東疫情,中國電信人的迅速部署為當地抗疫防疫爭取了寶貴的時間,展現了電信速度和央企擔當。實際上,自2020年疫情發生以來,中國電信時刻待命,如去年的武漢疫情,此前的河北疫情、東北疫情、安徽疫情、云南疫情……關鍵時刻總能看到中國電信人挺身而出的身影。
信息化產品助力“精準”防疫
2020年疫情時,中國電信天翼物聯結合物聯網、AI、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投入百人團隊,研發出“七大抗疫利器”廣受好評。這“七大抗疫利器”包括防疫智能門磁、防疫智能人臉測溫門禁、防疫智能口罩識別、防疫智能云廣播(天翼大喇叭)、防疫登記管理、防疫重點關注人員智能識別、防疫訪客管理等,此次廣東抗疫防疫,這些信息化產品再次“受寵”。
除了七大“利器”,中國電信還有一系列智能防疫產品,如重慶電信搭建的返鄉人員信息報備系統,實現掃碼登記不排隊,不僅如此,“一人操作,全家報備”的簡易報備登記模式也大大節省了社區逐人登記的時間;
新疆通過中國電信的天翼高清智慧社區itv平臺,在疫情期間展現防疫宣傳事項、社區工作要求、疾控中心聯系電話及社區聯系電話……為用戶提供基礎視聽、遠程問診、在線購電、話費充值、商超信息等多種服務,目前,天翼高清智慧社區已覆蓋全疆64個縣城、310個鄉鎮、1233個社區,惠及家庭275萬戶;
2020年疫情暴發期間連夜奮戰,僅用30個小時就研發出來的中國電信防疫監控系統,包括“疫情監控系統”“防控排查系統”及“自查上報平臺”三大功能,為全國醫療機構基層摸查人員以及公眾提供整套的信息化解決方案,為防疫機構對疫情進行全方位的防控提供大數據支撐。
此外,中國電信基于社區等在內的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升級需求,推出了智慧社區系列產品,其中社區電子通行證、視頻監控、人臉門禁、車牌識別、智能門磁、智能云廣播等在內的智慧化社區服務,提升社區防疫的智能化水平。
目前,中國電信的這些防疫產品已在全國上萬個小區和鄉村落地應用。
5G等新興技術
打通防疫“最后一公里”
中國電信全方位參與疫情防控工作,除了上述的應急通信保障、信息化抗疫產品外,中國電信還借助5G、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協助疫情防控工作。
在本次廣東的疫情防控中,廣東電信政務云有效確保了廣東省衛健委、廣東省醫保、粵康碼、穗康碼等抗疫關鍵應用系統的順暢使用,并根據平臺實時流量情況,緊急擴容政務云平臺線路和相關設備,緊急擴容后,政務云大包吞吐率從120G提升至240G,性能提升100%。
5月中上旬,安徽出現新冠肺炎病例,合肥電信戰略中心快速成立青年先鋒突擊隊,在醫院接種點駐點支撐醫院緊急通信保障需求,協調臨時線路的開通、無線信號覆蓋,合肥市濱湖醫院僅用4個小時就實現了門診5G信號覆蓋,助力疫苗接種。六安電信青年業務骨干則主動請纓聯合行動,在六安市世立醫院通過搭建微型基站的方式強化醫院5G信號覆蓋,全力做好此次疫情通信服務保障工作。
其實,5G等新技術在助力疫情防控方面已相當成熟。2020年,為打通疫情防控“最后一公里”,中國電信天翼物聯公司還利用5G、AI、大數據等新技術,結合云網融合優勢,推出了智慧社區防疫、遠程智能抄表、5G無人機防疫、5G智能巡防機器人、應急執法、智能門鎖等應用,助力疫情精準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