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規劃綱要充分體現了對信息技術和網絡安全的高度重視,同時,還明確指出“提升通信設備、核心電子元器件、關鍵軟件等產業水平。”目前,在國家高度重視、政策充分支持和眾多廠家企業的積極努力下,國產軟硬件在國家發展建設的許多領域已經從能用邁入了好用的階段,軟硬件的裝機量和相關企業的營收數據很好地證明了這一點。
“云、管、端”作為當下典型的信息系統架構,被廣泛應用。“云、端”的主要設備就是各種各樣的服務器和計算機終端,與用戶聯系更為緊密也更為復雜,自然也成為自主可控建設的重點領域。
飛騰 CPU+ 麒麟操作系統(“PK”體系)是國家信創產業優秀的 IT 架構,具有開放共享的技術體系和商業模式,但架構和平臺優秀只是具備了“能用”的基礎,要做到“好用”和用戶“想用”,還要解決用戶現有應用的順利遷移及平滑升級等一系列的生態建設問題。
飛騰的服務器 CPU 芯片具備較好的硬件輔助虛擬化支持能力,加之源自 linux 的麒麟操作系統的鼎力適配,使得經過軟硬件聯合優化后的服務器類產品能夠很好地承接現有應用的移植。飛騰的桌面CPU 芯片從架構上能夠很好地滿足從辦公系統到電子政務,再到新基建等行業以及專用信息設施等領域的各類應用,推出后很快得到了廣大整機廠家的支持,形成了較為完整、活躍的產品體系。
架構優秀、產品豐富依然不夠,必須要配合用戶把現有的或者需要的應用系統跑起來,才能真正讓用戶心甘情愿地使用自主可控產品。
隨著“PK”體系的臺式機、便攜機、工控機、平板等各類終端逐漸向各行各業的各種應用場景滲透,體系產品廠家在配合用戶做現有應用系統移植時發現,“PK”體系對于終端側的支持還存在著諸多局限和不足。例如,通用版本的操作系統只支持臺式機運行虛擬化,對便攜式計算機、手持平板等輕終端則不支持主流虛擬化軟件,而從操作系統層面來講,最大的難點就在于支持跨平臺應用的移植。
許多用戶指出,如果“PK”體系在便攜機這類輕平臺上不能支持虛擬化,則用戶需要對現有應用軟件做大量的源代碼修改,這樣的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將導致用戶無法下決心采用自主可控終端產品,并進而影響全系統向自主可控安全升級。
面對技術層面的困難和復雜的生態建設問題,眾多信創企業聯合起來共同攻關,從主板架構到南北橋、EC 控制器等關鍵單元,再到鍵盤、觸摸板、風扇等外設驅動,逐漸完成了操作系統優化和內核適配,還可以將虛擬化模塊按需集成,最終全面實現了“PK”體系的輕終端對虛擬化的平滑無損支持,順利地幫助用戶將現有應用系統遷移成功。以此為基礎,防火墻、殺毒、入侵檢測、漏洞掃描、安全審計等通用安全機制也逐一完成了適配和優化融合。
上述案例說明,優秀的架構、豐富的產品,僅僅是邁出了自主可控的第一步,只有主動、全面地協助用戶將應用跑通、跑順,解決了“最后一公里”,才能真正實現自主可控安全的落地生根和發展壯大。
目前,“PK”體系產品已經實現了多種類型終端對虛擬化的支持和對主機安全機制的全面適配,能夠較好地滿足高安全領域對自主可控的迫切需求。未來,面對硬件平臺強適配性、操作系統優化定制、安全機制融合、多場景靈活部署等發展需要 , 自主可控在終端側的應用落地依然會是一個復雜、困難的漸進過程,對基于國產操作系統的硬件適配與優化、軟件運行庫豐富和共性軟件集成與優化、跨平臺復用實現等關鍵問題,國內的軟硬件參與廠商必須秉承工匠精神,齊心協力響應用戶需求,不斷優化和迭代升級產品體系,才能真正贏得用戶和市場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