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堅持統籌推進各領域安全,統籌應對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12月1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體學習時對貫徹國家總體安全觀提出要求。今年是網絡安全備受政策關注的一年。不久前,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首次把統籌發展和安全納入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突出了安全在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的重要地位。
今年以來,新技術新概念的加速融合落地、數字化在社會各領域的持續滲透,給網絡安全領域帶來諸多前所未有的挑戰。面對日趨嚴峻的網絡安全形勢,信息通信業不負使命,在抗擊疫情和復工復產的關鍵時刻,為全社會筑起了堅實的網絡安全屏障。日趨完善的政策環境推動網絡安全產業蓬勃發展,不斷提升的電信網絡詐騙治理能力為百姓安全保駕護航。
網絡安全挑戰日益嚴峻
2020年是網絡安全挑戰不斷加大的一年。傳統的針對公共互聯網的威脅呈爆發式增長。一方面,安全風險不斷增大,網絡空間威脅激增,與疫情相關的網絡欺詐、勒索病毒攻擊層出不窮。另一方面,疫情催化的新興應用場景的數據安全和用戶隱私保護挑戰加大,部分緊急上線的網絡應用安全防護不足。今年以來,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絡安全威脅信息共享平臺累計處置各類威脅9萬個,比2019年的1.5萬個增長了6倍。
網絡安全新挑戰層出不窮。隨著5G應用的加快落地,以及新基建的加速推進,安全風險從網絡空間向物理世界不斷延伸,針對醫療、公共衛生服務機構和能源等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網絡攻擊持續高發,且后果日趨嚴重。我國工業互聯網雖未發生重大網絡安全事件,但受攻擊的設備持續增多,受攻擊的行業范圍廣,截至12月20日,國家工業互聯網安全態勢感知與風險預警平臺累計檢測發現惡意網絡行為2335.2萬次,涉及工業企業3581家。此外,黑客開始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攻擊現有的安全防御體系,生物識別被AI偽造,虛假音頻成為電信網絡詐騙的新手段。
網絡安全防線愈發堅實
網絡安全經受住疫情大考。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疫情發生后,工信部印發通知,要求加強重點用戶網絡安全技術支撐,加強涉疫情網絡安全威脅監測處置。全行業立即行動起來,工信部、各地通信管理局和各級基礎電信企業24小時應急值守,實時監測全國通信網絡運行情況,32支國家應急通信一類保障隊伍實時待命,確保關鍵系統平穩運行。在湖北,基礎電信企業將省內接入的重點醫療機構網站導入網安監測系統,實現24小時不間斷監測。在多方努力下,網絡平穩運行,經受住了疫情的大考。
網絡安全法律政策及治理體系不斷完善。今年以來,網絡安全相關法律密集出臺,2020年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密碼法》正式施行。下半年,《個人信息保護法》《數據安全法》全文發布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與此同時,工信部積極推動國家網絡安全法律法規的出臺,加快構建網絡安全治理體系,與12部門聯合發布《網絡安全審查辦法》,強調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運營者在采購網絡產品和服務時應承擔的網絡安全責任;出臺《電信和互聯網行業數據安全標準體系建設指南》,加快立項研制基礎電信企業數據分類分級等30余項重點標準。
網絡安全防護水平顯著提升。當前,工業互聯網安全、物聯網安全成為網絡安全防護的重點。今年以來,我國工業互聯網安全保障體系加速完善,目前已建立了覆蓋機械制造、電子信息等14個重點工業領域、150個重點工業互聯網平臺、11萬余家聯網企業的安全威脅監測、通報、處置閉環機制。通過建立物聯網卡安全管理試驗平臺,已監測物聯網卡12億張,具備對11類安全風險的監測處置能力。
防范治理電信網絡詐騙取得階段性成效。當前,電信網絡詐騙呈現出詐騙類型復雜化、詐騙手法精準化、詐騙設備智能化的特點,尤其是疫情發生以來,電信網絡詐騙風險呈現明顯上升態勢。為此,工信部提出充分運用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強化電信網絡詐騙精準治理、有效治理,建立完善大數據推進防范治理電信網絡詐騙長效機制。在全行業的共同努力下,今年以來,累計處置詐騙呼叫2.3億余次、詐騙短信13.4億余條,受理核查用戶舉報15.2萬件次,向用戶推送境外來電等預警提示超過9億條。
網絡安全產業蓬勃發展。隨著5G、工業互聯網等新基建加速推進,疫情之下社會生產生活對網絡重度依賴,各行業對網絡安全的需求激增,給網絡安全產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一批網絡安全新概念、新技術加速落地。研究報告顯示,網絡安全是少數幾個受疫情影響較小的行業。據預測,2020年網絡安全產業規模超過1700億元,平均增速遠超國際平均水平。
回顧2020年,在統籌發展與安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的指引下,網絡安全保障體系逐步完善、保障能力全面提升,為數字中國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21年,堅實的網絡安全屏障將繼續為制造強國、網絡強國建設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