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網絡上關于“深圳為什么不發展芯片制造產業?”的話題引發了網友熱議。有人認為是技術水平的限制,有人認為是資金問題,也有人認為是深圳目前所處的企業環境所造成的(民營企業為主)...眾說紛紜。
事實上,從近幾年對集成電路產業的布局來看,深圳并非不發展晶圓制造業,只不過IC設計似乎更受青睞。
畢竟與技術密集、資金密集和人才密集的晶圓制造業相比,設計業的門檻更低,資金回籠周期更短。
制造業投資力度待提升
縱觀國內對集成電路產業鏈環節的布局,其中大部分地區都是以晶圓制造業為主,深圳則是主攻IC設計業,在制造領域的投入顯得比較“謹慎”。
據全球半導體觀察統計,目前全國12英寸先進工藝晶圓產線共有17條。其中江蘇和上海各3條,北京、福建和安徽各2條,而湖北、四川等地對晶圓制造的投資熱度也非常之高,多條產線正在緊鑼密鼓的籌建當中。
Source:全球半導體觀察
反觀深圳的布局,目前支撐深圳晶圓制造業發展的企業只有中芯國際、方正微電子、以及深愛半導體三家,12英寸生產線則僅有中芯國際正在興建中的12英寸1條。
Source:全球半導體觀察
從全國范圍來看,深圳布局晶圓制造業的力度確實不夠大。但與此相反的是,在IC設計方面,深圳的投入卻遠超其他地區。
設計業營收五連冠
近年來,深圳集成電路企業對于發展IC設計的熱情高漲,取得的成績也是有目共睹。
深圳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高裕躍此前在“第一屆中國高端芯片高峰論壇”上指出,2016年深圳市集成電路設計產業銷售額收入超過420億元,同比增長10.5%,連續五年位居全國首位。而在深圳超過100家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和機構中,有20多家企業的銷售額已經過億。
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統計的2016年全國IC設計業前十的排名中,深企占據了四席之地,海思半導體更是以303億元的銷售額遙遙領先,是排名第二的紫光展銳銷售額的近2.5倍。
Source: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
與此同時,深圳對IC設計業人才的培養和引進也是不遺余力。
2014年,深圳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和相關機構的從業人數約為15627人,而晶圓制造業的從業人數僅2000人左右,兩者相差近7倍。到了2016年,設計業從業人數已經超過2萬人,同樣遠高于晶圓制造從業人數。
除了積極扶持本土設計企業的發展外,深圳也在吸引外資企業進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蘋果和高通已在深圳分別設立了研發中心和創新中心。最新消息是,全球最大集成電路核心知識產權提供商ARM(中國)也將落戶深圳。
政策扶持功不可沒
不可否認,深圳在IC設計業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績,與政府的支持密不可分。近幾年來,深圳通過建設公共平臺、推出扶持政策、設立專項資金等加快了IC設計業的發展。
國家集成電路設計深圳產業化基地(即“深圳IC基地”)和深圳集成電路設計應用產業園的成立為深圳吸收了一批從事研發、設計的高科技企業。其中,深圳IC基地已經與219家企業簽署了服務協議。
不過,“孵化器”的設立只是深圳布局IC設計業采取的措施之一。
為推動集成電路設計業的發展,深圳市2013年出臺的《關于進一步加快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設計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指出,要從資金扶持、優惠政策、人才引進和培育等方面對軟件和集成電路產業予以支持。
此外,為鼓勵和扶持掌握核心技術的企業做大做強,加強對自主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深圳市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明確規定,市財政每年統籌安排不少于5億元的專項資金用以扶持軟件和IC設計業。
同時,《深圳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實施方案》也重點強調,要以芯片設計水平提升和生產技術突破為重點,形成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產業鏈。
當然,作為國家IC產業發展的領導小組之一,深圳的設計業自然也得到了國家大基金的重點支持。據大基金總經理丁文武此前介紹,截止2016年,大基金在全國投資的9家IC設計企業中,深圳占據了兩個席位,分別為中興微電子和國微電子。
目前,深圳的IC設計業不僅在國內發展迅速,從全球范圍來看也已經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尤其是海思半導體自主研發的麒麟系列處理器,甚至已經能與高通、聯發科兩大國際巨頭相媲美。也許不久之后,深圳將成為中國向全球展示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IC設計“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