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發科副董事長卓志哲,在今年4月份董事會上提出退休申請,并訂于6月生效,聯發科難得發布新聞稿宣布公司人事案,且罕見地以感性筆觸寫下“創始元老卓志哲,在公司光榮時刻決定退休,公司上下滿懷感謝與不舍”,董事長蔡明介親自為該新聞稿作最后校稿,從文字中也透露出蔡明介對一起開疆辟土老戰友的同袍之情。
卓志哲跟隨著蔡明介多年,長年亦師亦友的關系也深化其工作上的合作默契,造就聯發科今日國際水準的企業文化與規模。
卓志哲是交通大學專為培育IC設計人才的“307實驗室”第一屆研究生,他當年論文“互補式金氧半比較器及類比到數位轉換器之分析和設計”的指導教授有兩位,其一是目前聯發科的獨立董事吳重雨,另一位就是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該論文也開啟了卓志哲近30年的半導體職涯生活。
卓志哲出身于鹿港教職世家,在進入半導體產業之前也曾執過教鞭,和蔡明介一樣,都具備為學日益的學者風范,以及擁有探究真理愿意苦心研究的科學家精神,這特點讓卓志哲在進入聯電、甚至參與聯發科創立,能與蔡明介之間和樂有默契。
在聯發科草創初期,卓志哲因為擔任聯電多媒體研發小組經理而成了先鋒隊,更是編號00001號的聯發科員工。當蔡明介接下聯發科董事長職時,同時也兼任其他兩家聯家軍IC設計公司的董事長,由于卓志哲具備細密思考力,常有獨到的見解,以及愿意聆聽及重視部屬感受的特質,讓蔡明介十分信任。
卓志哲之外,在蔡明介的眼里,當年負責研發的劉丁仁、負責行銷業務的魏志展,三人是聯發科創立初期的鐵三角,另外兩位已退休,而卓志哲則為了完善后組織接班、傳承計畫,建構長遠成長的基礎架構,因此奮戰至今。
這17年來,聯發科從35人的規模起跑,卓志哲跟著蔡明介共同歷經多次產業典范移轉、經濟景氣循環,引領聯發科躍升為全球第三大IC設計公司,員工人數將在今年突破萬人。
雖然蔡明介、卓志哲兩人給外界的印象都是嚴肅、低調的風格,不過,當董事會關起門來開會,兩個人則顯現出互補性的個性。
牡羊座的蔡明介,速度感比一般人還要快,對科學家的理想與抱負就像唐吉訶德般有著一股永遠不滅的熱情。一旦蔡明介滿懷熱忱提出創新想法時,總是會瞻前顧后的卓志哲,就成了蔡明介在享受急速駕駛時,會議自動打開安全機制的煞車系統。
聯發科與客戶間的高爾夫球聯誼賽上,常可看到卓志哲為球賽漂亮揮桿開球,其超群的球技也不難看出看得更細、更遠的性格,也因此17年來總能擅盡職責,可以提出有力的觀點、適時為蔡明介踩煞車。
卓志哲的遠慮也用在工作執行上,在2005年接下副董事長職,即進行員工退休交棒,包括重點培養專業領袖,企業智庫建置制度、今年再進行事業部組織調整等。
聯發科的創始鐵三角時代在卓志哲今年退休即正式落幕,臺灣IC設計教父蔡明介將領軍的是完成組織傳承的國際級戰將團隊,持續向挑戰全球第一大的目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