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育認為,智能電網今后十年的發展規劃達到4萬億規模,這意味著今后十年最起碼有這樣一個投資力度作為保障。他分析,2020年之后投資力度肯定會銳減,因為國家不可能過長時間地對一個行業進行這么大力度的投入,機遇空前絕后。
本刊記者/伊石 圖/CFP
引領當今電力變革最新方向的智能電網在2010年“兩會”政府報告中被再次強調。
據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數據分析,2010年全球智能電網市場規模將達200億美元。
“發展智能電網對實現能源消費結構轉變、應對氣候變化、打造低碳經濟等具有重大意義。”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智能電網辦公室常務副主任王海寧在3月12日召開的“中關村(6.76,0.06,0.90%)智能電網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大會上如是說。
盡管目前智能電網尚處于早期發展階段,但其廣闊的產業發展空間不可小覷。
“聯盟”打造新平臺
為發揮北京市和中關村在智能電網領域的優勢,集成各方力量,共同促進智能電網產業發展和有關重大項目在京落地,中關村管委會聯合中科院北京分院、中國技術交易所等單位于2010年3月12日在清華科技園成功舉辦了“中關村科技沙龍智能電網主題研討暨智能電網聯盟成立大會”。王海寧當選為智能電網聯盟理事長。
圍繞智能電網進行了主題研討和項目成果發布,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作了“中國智能電網與產業發展”的主題報告;北京電力公司、信威通信、普能世紀、四方繼保等單位分別作了“北京智能電網發展研究”、“SCDMA在智能電網中的應用”、“大規模存儲在智能電網中的應用”、“智能電網的研究和應用”等專題發言;同時發布了“兆瓦級商業儲能”、“大型能源基地電網接入輸送”“大型水電流域綜合監控”等一批創新能力強、經濟效益高、帶動作用大和應用前景廣闊的重大成果項目。
與會專家表示,“中關村智能電網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正式揭牌成立,這標志著北京市和中關村智能電網產業有了一個全新的發展平臺,對于智能電網領域的集成創新、行業融合及產業化推廣應用將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
“中關村將有效借助科技沙龍平臺和有關產業聯盟工作體系,集成各方創新資源,發揮示范引領作用,進一步促進智能電網、物聯網、低碳經濟、移動互聯網、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又好又快發展。” 智能電網聯盟理事長王海寧表示。
“雖然智能電網是一個新的概念,但是相關智能電網技術應該是發展了很長時間,有了很多的積累。”清華大學電機系鄧超教授在“中關村智能電網產業技創新戰略聯盟”大會上表示。
他稱,其實早在80年代,時任清華大學校長高景德提出了現代的電網應該是CCCP(CCCP是指把計算機、通訊、控制應用到電力系統當中來),CCCP反映到現在就是智能電網核心技術。
他認為,這二十幾年電力系統發展的技術,是按照這個脈絡在往前發展。“和美國、歐洲比起來,因為發展的重點不同,發展的基礎不一樣,我們國家和他們在技術水平上,有的地方我們好一些,有的地方他們要領先一些。”
中關村智能電網產業聯盟的成立強調了中關村在智能電網行業標準制訂、底層技術研發、大容量儲能、電網監測、數據采集、調度及控制系統軟件等方面良好的基礎,從核心技術到行業應用方面突出的競爭優勢。
搶灘黃金十年機遇
作為在智能電網領域的企業,怎么看待并抓住智能電網帶來的產業機會?
今年2月份剛剛首發A股上市的中關村企業北京科銳(37.94,0.59,1.58%)配電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新育在聯盟成立會上表示,智能電網建設最起碼對于電力系統產業鏈所有的從業人員都是一生當中非常難得的機遇。按照國家電網公司規劃,假如我們認為高峰是在2010年-2020年這十年當中出現和完成,對從業者,叫做黃金十年一點都不過分。
他所提的規劃是國家電網公司對“堅強智能電網”工作劃分的三個階段,具體為2009年-2010年的規劃試點階段、2012年-2015年的全面建設階段、2016年-2020年的引領提升的階段。
張新育回顧,電力系統對配電、供電系統重視也是短短十來年時間。
為此,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從1998年到2001年城鄉電網改造,首次重視這個事情,投資了3000億。之后,十五之后投資力度逐漸加大。但是即使到2009年國家電網公司和南方電網投資合計也不過是3600億左右。
為什么說黃金十年呢?張新育個人認為,智能電網今后十年的發展規劃達到4萬億規模,這意味著今后十年最起碼有這樣一個投資力度作為保障。他分析,2020年之后投資力度肯定會銳減,因為國家不可能過長時間地對一個行業進行這么大力度的投入,機遇空前絕后。
來自中關村的北極光投資的總裁鄧鋒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就智能電網來說,這個行業存在從發電、電力存儲、傳輸,到自動化控制,到變電和送電、配電等各個方面的創新,并且市場規模巨大。”在鄧鋒眼里,其投資過的普能世紀到2012年提供的產能只夠中國每年需要的5%都不到。普能是世界上僅有的幾家有經驗和能力提供兆瓦級商用儲能解決方案的供應商之一,也是其中唯一的一家中國公司,其擴產計劃:2010年達到10MW,2011年是25MW。
盡管他認為智能電網有一定的國家保護,是把雙刃劍,但他建議投資家,要找相對發展比較快的項目入手,不是說理論上是最好的,而要從市場入手,不是從純技術角度入手,搶灘智能電網市場。
智能電網中國行動
中國電力行業不僅開始了對智能電網的探索,而且各地紛紛也在行動。
3月10日,重慶電網公司宣布全面部署2010年堅強智能電網建設。
在南京,智能電網與電力自動化產業是其致力打造的千億產業集群。按其規劃,2012年全市智能電網及電力自動化系統銷售收入將達到600億元。
而在沈陽,今年電網建設的顯著特點就是將智能電網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內容。位于沈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兩座新建66千伏變電所的出線均按照當前最新配電網技術的20千伏設計,將于今年下半年開工建設,2011年投入運行。
去年11月24日,合肥供電公司《2009-2011年智能電網建設試點規劃方案》順利通過安徽省電力公司評審,這標志著合肥將拉開智能電網建設序幕。
而較早些,2009年9月公布的揚州市智能電網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章程則稱,聯盟將促進揚州智能電網產業3到5年內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使揚州成為智能電網產品制造基地和能源管理服務外包基地。
同年8月,國家電網公司“堅強智能電網”第一批試點工程啟動,選擇了9個項目,并選擇了上海世博園作為一個智能電網綜合展示項目,向全球展示中國在智能電網的技術水平。
緊接著,2010年1月安排了第二批試點項目,提出了一些跨環節的項目,并在第一階段取得成效的試點當中擴大試點。
3月12日,國家電網公司在“2010年信息化工作會議”上提出以全面服務和支撐公司智能電網和“三集五大”建設為目標。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去年5月中國國家電網公司提出的“堅強智能電網”,迅速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同,奧巴馬總統也不例外。
不僅如此,王海寧在“中關村智能電網產業技創新戰略聯盟”大會上還強調,國家電網公司認識到標準和標準體系的研究在智能電網建設當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認為這是中國在世界智能電網建設中取得主導地位的關鍵。
因此,中國電力科學院積極推動了標準化的建設,據了解,此規劃即將出臺。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搶在2010年1月19日正式公布了“智能電網”的標準化框架,涵蓋智能電網的目的、設想、標準規格和規格方案制定期限等內容,并指導今后美國“智能電網”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