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電網最新文章 基于變量地址的DCS平臺下裝技術研究 依據核電廠控制系統運行場景,分析了一類基于變量地址的DCS平臺在下裝工程組態數據時存在的問題,研究了一種無擾的增量下裝技術,包括工程組態軟件、控制器、數據服務及人機接口的優化改進。通過設計驗證及實際工程應用表明所研究的增量下載方案可有效回收空閑地址位,確定變量地址與變量名稱的對應關系,防止現場數據錯位及執行機構誤動作,提高DCS的運行效率及核電廠的運行安全性。 發表于:8/14/2025 ITECH IT-N2100系列太陽能陣列模擬器助力上海交大光伏技術研究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風電研究中心(蔡旭教授)科研團隊在光伏轉換器硬件驗證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其研究成果已獲國際權威期刊收錄。值得關注的是,團隊在實驗環節中創新性采用了艾德克斯電子自主研發的?IT-N2100系列太陽能陣列模擬器?,為新型光伏系統的高效驗證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持。 發表于:8/13/2025 我國科研團隊攻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短命難題 8 月 11 日消息,據科技日報 8 月 10 日報道,昆明理工大學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型晶界穩定技術,成功解決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長期面臨的效率與穩定性瓶頸問題,為高效太陽能電池的產業化應用提供了關鍵支撐。這一成果于 7 月底發表在國際期刊《先進材料》上。 發表于:8/11/2025 半導體創新推動能源格局演變的三種方式 能源格局正在經歷迅速且具有歷史意義的變革。到 2030 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預計將超過 17,000 太瓦時,較 2023 年增長近 90%。顯而易見,可再生能源已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它不僅真實存在,更在持續發展壯大。可再生能源正在規模化發展,電氣化進程持續加速,自動化應用不斷拓展,而能夠支撐這一演進的半導體技術至關重要。 發表于:7/24/2025 基于FMEA的多電力設備故障預測維護算法 針對大型電廠多個異常運行開關柜的維修問題,當前維護方案往往忽視了設備內部復雜部件間緊密相連的相互作用,這對于包含各種運動和固定的零部件的開關柜而言,其適用性顯得尤為不足。鑒于此,提出了一種預測性維修調度策略,此方法旨在雙重目標下尋求最佳平衡點。首先,采用FMEA技術,得出更為貼近實際的失效概率預測。隨后,設計了一套綜合風險評估體系,該體系不僅考慮了開關設備故障可能給電網帶來的損失,還全面評估了維護活動所伴隨的成本與效益。為驗證該方法的實效性,選取一個10千伏變電站作為研究案例,通過數據分析發現,相較于傳統的基于時間間隔的維護策略,提出的方法在成本效率上實現了36%的顯著提升。 發表于:7/24/2025 一種電纜終端頭紅外識別算法的FPGA實現研究 針對在電站巡檢中電纜終端頭識別準確率低、實時性差等問題,設計一種基于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優化反向傳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經網絡的現場可編程門陣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紅外識別系統。紅外識別算法實現包括使用改進區域生長算法對紅外圖像進行分割,隨后計算Hu不變矩作為神經網絡輸入特征。對于PSO-BP神經網絡,選擇7-10-1的網絡結構,訓練后均方誤差為0.085,優于BP神經網絡的0.136。在FPGA上實現時,采用定點數據量化、流水線結構及并行計算方法,同時對Sigmoid激活函數應用二次方程多段擬合。最終經過仿真驗證,該系統識別率達到了92%并且算法速度提高了約6倍。 發表于:7/24/2025 中國聚變公司正式成立:推動核聚變商業化落地 7月24日消息,據央視財經報道,近日中國聚變能源有限公司掛牌成立大會在上海舉行,是中核集團直屬二級單位。 作為推進我國聚變工程化、商業化的創新主體,中國聚變能源有限公司將重點布局總體設計、技術驗證、數字化研發等業務,并建設技術研發平臺和資本運作平臺。 發表于:7/24/2025 我國牽頭制定的全球首個光伏直流領域國際標準正式發布 7 月 22 日消息,據央視新聞今日報道,由我國牽頭制定的國際標準《分布式光伏發電接入低壓直流系統及用例》國際標準正式發布。 該標準是光伏直流領域的首個國際標準,為分布式光伏開發與新型配電系統建設奠定了基礎,為全球分布式光伏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指南。 發表于:7/23/2025 硅料巨頭否認違規賣多晶硅 7月以來未低于成本價出貨 7月20日消息,據媒體報道,近日,有自媒體發文稱“光伏反內卷出現了叛徒”。 該自媒體暗指東方希望集團及另一家硅料企業以3.7萬元/噸的價格銷售了一批致密復投料,并稱“目前已經被舉報了,看后續如何‘定罪’”。 發表于:7/21/2025 我國提出的全球首個電力儲能用超級電容器國際標準立項 7月16日消息,近日,由我國提出的《電力儲能用超級電容器》國際標準提案在國際電工委員會(IEC)成功立項。 發表于:7/17/2025 全棧自主可控!千億級發電行業大模型“擎源” 發布 6月30日消息,據媒體報道,由國家能源集團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個千億級發電行業大模型——“擎源”發電行業大模型正式發布。 據悉,“擎源”大模型結合發電產業多場景、高復雜度、強專業性的特點,依托國家能源集團全球最大裝機規模、海量數據資產和全場景應用矩陣。 發表于:6/30/2025 高壓 BMS 如何增強安全性并延長電池的使用壽命 電池儲能系統 (BESS) 在住宅、商業、工業和電網儲能的管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現代 BESS 中,電池管理系統 (BMS) 如同電池組的大腦,監測電壓、電流和溫度等參數,并深入了解充電狀態(評估可用剩余電量)和運行狀況(評估電池芯的整體狀態和老化程度)。通過確保更好的電池監測器的精度并增強系統級安全性,BMS 可以有效維持能源使用效率,延遲電池的過早老化,從而延長 BESS 壽命。 發表于:6/29/2025 國內高性能硅光電倍增器產品實現關鍵自主化 6 月 25 日消息,中廣核核技術發展有限公司(中廣核技)今日官宣,我國高性能硅光電倍增器(SiPM)國產化取得突破。 中廣核技旗下中廣核京師光電科技(天津)有限公司(簡稱“中京光電”)打造的 SiPM 封裝產線成功通線,并提前達成器件良率超 90% 的目標,標志著國內高性能 SiPM 產品實現關鍵自主化,成功打破國外長期壟斷局面。 發表于:6/26/2025 破解新能源海量接入困局 引領新型電力系統數智化變革 截至2024年底,我國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已達14.1億千瓦,占總裝機比重突破 40%,全球新能源裝機規模更已跨越100億千瓦門檻。這一數據背后,是電網從“單向傳輸”向“源荷互動”的劇烈轉型——當某沿海省份因臺風導致10千伏配網通信中斷、百萬千瓦海上風電瞬間失去調度控制時,傳統電力通信網絡的短板已成為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 “阿喀琉斯之踵”。尤其在分布式光伏遍布城鄉、充電樁成為家庭用電“新成員”的當下,通信網從“電力配角”向“智能神經”的升級,已成為破局新能源高效集控的核心關鍵。 發表于:6/24/2025 基于特征選擇和優化CNN-BiLSTM-Attention對SF6斷路器漏氣故障診斷 SF6(六氟化硫)斷路器是保障電網穩定運行的重要設備,但其在長期使用中容易發生漏氣問題,既影響設備性能,又威脅電網的安全性。為精準診斷SF6斷路器的漏氣故障,提出了一種基于Gini指數特征選擇和貝葉斯優化(Bayesian Optimization, BO)的CNN-BiLSTM-Attention組合模型。首先,針對影響SF6斷路器漏氣的內外部因素,進行特征映射與重要性分析,并采用KMeans-SMOTE技術解決數據分布不均的問題。其次,利用基于Gini指數的方法篩選關鍵特征,并通過貝葉斯優化精調CNN-BiLSTM-Attention模型的超參數以提升分類性能。實驗結果表明,設備缺陷、運行年限、運維水平、天氣和溫度是導致漏氣的主要因素。與其他模型相比,所提方法在漏氣故障的0/1分類任務中展現出更高的分類精度和魯棒性。研究不僅驗證了方法的有效性,還揭示了引發SF6斷路器漏氣的關鍵因素,為設備巡檢和運維管理提供了科學支持,進一步提升了電網運行的安全性與可靠性。 發表于:6/18/2025 ?1234567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