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最新文章 基于信息熵的數據集重標識風險評估方法 去標識化作為一種隱私保護技術,在數據發布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然而,在大數據時代下,攻擊者可能獲得了更多的關聯數據,去標識數據集仍然存在重標識攻擊的風險。基于Shannon信息熵,并結合信息安全風險評估框架,提出了一種綜合的重標識風險評估方法。首先,將攻擊者可能利用的數據集的各種屬性組合歸納為若干個脆弱性,然后逐一對這些脆弱性從可能性和危害性兩個維度進行評估。最后,為了綜合評估整個數據集的重標識風險,構造了一種基于熵值增量和加權的評估算法。實驗結果表明,所提評估方法可全面、直觀地反映風險分布與趨勢。 發表于:11/25/2020 新思科技:ISO/SAE 21434標準即將發布 你準備好了嗎? 現代汽車越來越多地成為敏感個人數據的移動接入點。源代碼和設計的弱點、未打補丁的漏洞和應用安全實踐不足都能將汽車軟件和客戶數據置于風險之中。因此,不要將網絡安全放在車輛生命周期的次要位置。 發表于:11/24/2020 巴爾干化升級:全球互聯網審查現狀 有史以來最大規模(收集數據量)的公共互聯網審查數據調查表明,即使是世界上最標榜自由的國家,公民也無法免受(越來越嚴厲的)互聯網審查的影響。 密歇根大學的一個團隊使用其開發的“審查星球”(Censored Planet)工具(2018年啟動的自動審查跟蹤系統),在過去的20個月中,從221個國家收集了超過210億次測量數據。 發表于:11/24/2020 奇安信齊向東:網絡安全助力全球數字抗疫 “數字時代,打造網絡安全底板,要靠數據驅動的內生安全框架。”在11月23日浙江烏鎮召開的2020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發展論壇上,奇安信集團董事長齊向東發表了《網絡安全助力全球數字抗疫》的主題演講,他表示,網絡安全是數字技術的底板,沒有網絡安全,數字技術的作用就會大打折扣。 發表于:11/23/2020 基于CHIP ID的FPGA加密算法設計與實現 針對FPGA芯片上電配置數據容易被竊取的問題,提出了一種基于CHIP ID的加密算法。CHIP ID是Altera公司Cyclone V系列FPGA,出廠就帶有的唯一ID,調用IP核就可以讀出每個芯片的ID。此ID可以根據開發者的需求加入個性化加密算法并與指定FPGA結合起來,生成配置比特流文件。主程序運行自定義加密算法計算出一個加密值,將加密值與預存的匹配值進行對比,判斷程序是否正常運行。結果表明使用CHIP ID加密的方法具有穩定高效、簡單可靠和資源占用少等優點。 發表于:11/23/2020 特朗普政府或再禁4家中企:還是涉軍的理由 11月21日,據路透社消息,特朗普政府計劃再將4家中企列入五角大樓黑名單。 發表于:11/23/2020 個人信息頻遭泄露立法提出最高可罰營業額5% “雙十一”剛結束,圓通“內鬼”致40萬條公民個人信息泄露的內容就被曝光。在連續占領熱搜兩天后,11月17日,圓通方面回應稱已報案,相關嫌疑人已落網,堅決配合打擊非法售賣和使用快遞用戶信息的行為。 發表于:11/21/2020 “人臉識別第一案”判動物園刪除原告照片信息 新京報訊(記者 韓沁珂)11月20日,被稱為國內“人臉識別第一案”的杭州市民郭兵訴杭州野生動物世界有限公司(下稱動物世界)一案宣判。 發表于:11/21/2020 M1芯片被曝存在安全漏洞 蘋果尚未回應 近日,蘋果公司推出了首款自研基于ARM架構的Mac M1芯片,首批搭載設備包括MacBook Air、MacBook Pro 13英寸,以及Mac mini。據悉,該芯片采用的是5nm制程工藝,配備了八核心CPU、八核心GPU,以及十六核心的神經網絡引擎,集成晶體管數量達到160億個,其性能、功耗等方面的表現均被認為是能擔起蘋果“后Intel時代”的大旗。 發表于:11/21/2020 蘋果公司為推遲隱私保護的決定辯護 猛烈抨擊Facebook定向廣告 據報道,蘋果周四在回應為何推遲實施一項新的隱私功能時,抨擊了Facebook及其他互聯網巨頭發布定向廣告的做法。 發表于:11/21/2020 微軟宣布采取措施:盡力不將用戶數據提供給政府 據報道,微軟本周宣布,將挑戰所有政府索取用戶信息的要求,以應對歐盟針對發送至美國的數據安全性的審查。 發表于:11/21/2020 最新BSIMM11報告揭示軟件開發安全新動向 日前,新思科技發布了其最新版本的軟件安全構建成熟度模型(BSIMM)報告——BSIMM11。 發表于:11/20/2020 思科安全管理器曝出大量嚴重漏洞 近日,威脅情報和滲透測試公司Code White的安全研究員Florian Hauser在思科安全管理器中共發現了十二個漏洞,其中包括關鍵路徑遍歷漏洞、高風險的靜態憑證錯誤和多個嚴重的Java反序列化漏洞,其中大多數可直接導致遠程代碼執行(RCE)。 發表于:11/19/2020 繞過VPN和防火墻?蘋果給自家APP留后門 近日,蘋果公司新推出的macOS操作系統版本Big Sur的一項“新功能”引起了安全人士的關注和擔憂。該功能允許某些(約50個)Apple應用程序繞過內容過濾器和VPN。安全專家們認為這是一種危險的做法,攻擊者可以利用這項新功能來繞過防火墻,訪問人們的系統并暴露其敏感數據。 發表于:11/19/2020 基于零信任架構的IoT設備身份認證機制研究 隨著物聯網技術與互聯網經濟的發展,新技術態勢下的網絡安全威脅和風險不斷涌現與擴散,新型應用場景致使網絡安全邊界模糊、增加新的暴露面,安全風險不容忽視。提出基于零信任技術,利用區塊鏈、設備指紋、PKI/DPKI、人工智能、輕量化安全協議和算法等技術作為身份安全基礎設施,重點對身份安全基礎設施、物聯網安全網關、感知網關節點設備等身份認證方案進行設計和優化。最后通過實驗與分析,驗證方案的實際效果。 發表于:11/19/2020 ?…318319320321322323324325326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