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 中國移動全球首發6G小規模試驗網 7 月 23 日消息,2025(第二十四屆)中國互聯網大會定于 7 月 23 日至 25 日在北京召開。本屆大會以“數驅新質?智創未來”為主題,聚焦 AI、5G-A / 6G、低空經濟等前沿技術。中國移動副總經理程建軍今日在會上分享了中國移動在技術研發方面的進展,稱今年中國移動研發經費達 391 億元。 最新資訊 中國移動完成首個全自研國產輕量化5G專網試點落地 12 月 26 日消息,中國移動研究院 12 月 25 日宣布聯合中國移動紫金(江蘇)創新研究院、中移灣區(廣東)創新研究院、中國移動江蘇公司,開展 5G 輕量化專網關鍵技術攻關,推出中國移動“果核”+“靈云”全自研國產輕量化 5G 專網融合產品,并完成首個試點落地。 發表于:12/26/2024 美國科學家宣布成功通過普通光纜傳輸量子隱形傳態 12 月 26 日消息,美國西北大學當地時間 20 日發布的官方新聞稿稱,該學校工程師首次成功實現了通過已經承載互聯網流量的光纖電纜進行量子瞬間傳輸。其標志著量子通信和現有互聯網電纜結合的新可能性,并將大大簡化量子計算或先進傳感技術的基礎設施建設。 發表于:12/26/2024 中國信通院預測2030年我國數字經濟總量達80萬億元 12 月 25 日消息,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簡稱“中國信通院”)于 12 月 23 日主辦的“2025 中國信通院深度觀察報告會”主論壇在京舉辦,中國信通院副院長王志勤以“ICT 技術引領創新前沿,為新質生產力蓄勢賦能”為題發布了 2025 信息通信業(ICT)十大趨勢。 發表于:12/26/2024 愛立信詳解5G發展瓶頸應對之法 12月25日消息在中國,每5個5G用戶中就有1個愿意為云游戲、生成式AI等延遲敏感型應用的性能保證多支付33%費用。這是愛立信消費者實驗室最新調查報告的重要結論之一。 發表于:12/26/2024 基于標識密碼技術的身份認證及加密通信方案設計 目前公鑰基礎設施證書認證體系被廣泛用于數字證書、數字簽名和密鑰交換等領域,但其復雜的證書管理流程限制了該體系在物聯網環境中的應用。所提方案基于標識密碼技術,以用戶公開的標識信息作為標識公鑰,并利用標識算法進行密鑰協商,在提升身份認證和加密通信效率與安全性的同時,也兼顧了用戶操作的便捷性,為物聯網環境中的身份認證和加密通信提供了一種更可行和有效的解決方案。 發表于:12/25/2024 操作系統行為理論模型及典型應用研究 針對當前終端網絡安全攻防對抗中未知攻擊“防不住”、已知攻擊“測不準”的問題,現用“封堵管控”安全機制可被攻擊方屏蔽規避,為扭轉當前終端安全防護的被動落后現狀,亟需在終端安全檢測理論、安全檢測分析模型與實際應用上實現創新突破。文章將操作系統行為進行了形式化定義,并基于形式化定義設計了操作系統行為分析模型,然后以緩沖區溢出攻擊與終端數據泄露攻擊為典型示例驗證其方法正確性。 發表于:12/25/2024 WPA3-SAE安全性分析及攻擊可行性研究 對WPA3-SAE的基本原理與工作過程進行了剖析,分別通過理論分析與實踐驗證的方式研究其安全性,進而對其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潛在安全隱患、脆弱性以及可能的攻擊方法進行分析與驗證。實踐證明,WPA3-SAE可以抵抗De-authentication、Disassociation等基于管理幀的拒絕服務攻擊與離線字典攻擊,有效提高了Wi-Fi網絡的安全性;然而它在實際應用中也存在安全漏洞,使得攻擊者對其進行降級攻擊、側信道攻擊、緩存攻擊及暴力破解密碼成為可能。 發表于:12/25/2024 面向云桌面環境的安全運維管理平臺架構設計 運維管理平臺是業務系統在開發、測試、運維過程中的重要工具。近年來,隨著信息安全形勢逐步嚴峻,越來越多的企業選用云桌面這一安全加固方式,實現辦公、開發測試、生產三種網絡環境的隔離。為了在網絡隔離環境下安全、便捷地訪問各個環境的業務系統,結合客戶端/服務器和瀏覽器/服務器架構的優點,設計了一種面向云桌面環境的安全運維管理平臺架構方案。該架構不占用服務器資源,可以降低系統信息安全隱患,并可在各個環境之間遷移復用,極大地提升了運維管理平臺的開發效率及升級靈活性。 發表于:12/25/2024 2024三季度中國大陸云市場三強爭霸 今日分析機構 Canalys 發布報告稱,2024 年第三季度,中國大陸云基礎設施服務支出達到 102 億美元,同比增長 11%,重回兩位數增長。 本季度中國前三大云服務供應商的位置保持不變,阿里云、華為云和騰訊云繼續占據領先地位,共同占據 70% 的市場份額。同時,以中國電信為首的運營商也在尋找拓展云服務市場份額的差異化切入點。 發表于:12/25/2024 Counterpoint發布2023年衛星物聯網生態系統和市場概況報告 12月24日消息,根據Counterpoint最新的“2023年衛星物聯網生態系統和市場概況”報告,全球衛星物聯網連接的數量預計將從2020年的360萬個增長到2030年的4100萬個,復合年增長率為28%。 盡管衛星物聯網自1990年代以來就已經存在,但由于專有系統以及與硬件和數據相關的高成本,其應用仍然受到限制。然而,隨著標準化的進步,這種情況正在發生變化。 3GPPRelease17于2022年凍結,并于2024年實現商業化,它的推出使得支持蜂窩和衛星連接的單一硬件解決方案成為可能。 即將推出的NR-NTN標準預計將于2027年與3GPPR18和R19版本同步進入商業化階段,有望推動衛星互聯網在高速和實時數據處理需求的應用領域得到更廣泛的采用。 發表于:12/24/2024 ?…3839404142434445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