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熟能詳的德國“工業4.0”戰略,與我省正推進的信息化和工業化的深度融合,異曲同工。其相同點就是更多地用信息技術和先進制造業進行結合,或者講用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的結合,帶動整個新一輪制造業發展。
為加快智能制造業發展,我省提出到2025年,加快培育10個省級智能制造示范基地,支持現有產業園區智能化改造,推動廣州創建國家級智能制造試點;發展智能家居、智能可穿戴設備等智能產品,實現年產值超億元的智能制造骨干企業60家。
中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是提升其在全球競爭力的一個必然選擇。然而,對于大多數企業特別是制造業來說,對兩化融合管理比較薄弱,多數企業仍處于探索兩化融合之路的階段。
兩化融合助力企業躍升
目前,全省兩化融合貫標試點企業達173家,服務機構20家,規模全國第一,25家通過國家認定,占全國1/8。
兩化融合,是指企業通過工業化與信息化的融合獲取能夠增加其可持續競爭力的新型能力的過程,被視為全省產業轉型升級重要抓手。
6月16日,在全省兩化深度融合工作現場會上,佛山維尚家居制造有限公司以年銷售額60%以上的高速增長,成為大會推舉的一個智能制造樣本。
維尚2014年銷售額同比2013年增長60%,預計2015年仍然繼續保持60%以上的高速增長。背后的競爭策略,就是信息化與工業化兩化融合為他們在互聯網時代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比如,傳統家具生產經營方式存在庫存量大、資金周轉慢、附加值較低等缺陷。針對傳統生產模式的弊端,維尚公司把生產技術與信息技術緊密結合起
來,采用滿足個性化需求的“定制化”柔性生產技術,把消費者從過去被動地接受產品轉變到主動參與到產品的設計、制造中來,實施全程數碼服務,最大限度地滿
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
該公司董事長李連柱稱,他們在商業層面實現了“客戶需要什么,我們就設計什么、生產什么”的服務導向型發展模式。技術和產業層面通過信息化和工業化的高層次的深度結合,實現了真正的“大規模定制技術”。
李連柱稱,他們基于互聯網C2B和O2O商業模式,成就公司持續的高速發展。互聯網時代人們的消費行為和習慣正在發生巨變,維尚家具通過基于
互聯網的實時交易和互動設計系統建立的“新居網”在線服務平臺,采集了全國數千個樓盤的數萬種房型數據,建立了“房型庫”,通過與國際設計機構和集團研發
中心研發建立的“產品庫”和不同人群在不同生活空間的行為和功能需求的研究,研發出上萬個“空間整體解決方案”的“方案庫”。再加上全國800多間地面實
體體驗店以及佛山工廠的“大規模定制”系統無縫連接和全流程信息化,實現了真正的C2B和O2B商業模式。這種模式也成就了這家公司在最近兩年全行業增長
停滯或下降的市場狀態下依然保持高速增長。
2014年,工信部編制并發布了《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管理體系評定管理辦法》,為具備一定信息化水平的企業描繪了兩化融合的全景藍圖。
探索兩化融合之路
到2020年,制造業重點領域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到2025年,制造業重點領域全面實現智能化,產品生產周期縮短50%。
在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賴天生看來,我們要從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去轉變,最終要實現制造業強國的目標,就是通過兩化融合發展來實現。
《中國制造2025》行動綱領于上個月頒布,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將加速與傳統企業的深度融合,這也意味著,移動應用將成為企業信息化的重要方向。
但對于大多數企業特別是制造業來說,多數企業仍處于探索兩化融合之路的階段。
據悉,自2015年1月起,首批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企業的現場評定工作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此次評定工作全國共有225家企業申請參與,最終通過200家,通過率為89%。廣東省有25家企業通過,占全國1/8強,在全國走在前列。
對此,工信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兩化融合,只有抓住了主線才有可能通過評定審核。企業要從戰略出發,分析差異化競爭策略,識別企業可持續競爭優勢,進而確定企業在信息化環境下的新型能力。
如何才能走出困境?《中國制造2025》規劃中多次強調兩化融合,促進工業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在工業上中下游全產業鏈的應用。一方面,發
展智能制造裝備和產品(高檔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3D
打印設備等智能制造裝備以及智能化生產線,傳感器、智能測量儀表、工業控制系統、伺服電機及驅動器和減速器等智能核心裝置,智能交通、智能工程機械、智能
家電、智能照明電器、可穿戴設備等);另一方面,推進制造過程智能化。
完成新一輪工業技術改造
預計今年全年全省可推動600家企業開展機器人應用,推動企業使用智能化制造裝備2000臺以上。
要想走出困境,唯一的出路就是創新。
記者獲悉,為推進兩化融合工作,省政府出臺《廣東省工業轉型升級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年)》和《關于推動新一輪技術改造促
進產業轉型升級的意見》,未來3年內,省財政安排75億元專項資金,支持和引導全省50%以上工業企業、共超過2萬家規模以上企業完成新一輪工業技術改
造。
省經信委透露,將扶持132個重點技術改造項目,投入扶持資金共4.3億元。其中在10家企業開展機器人應用,生產線和生產系統改造10家,
區域產業鏈整體改造提升112家。通過實施信息化改造,2014年我省重點行業骨干企業裝備數控化率達到51%,100%大型企業和超過60%的中小企業
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統。
其次,發展工業核心軟件和云計算應用。將大力發展本省核心工業軟件產業,編制《廣東省優秀核心工業軟件評選實施方案》,推廣40個廣東省優秀
核心工業軟件應用。出臺《廣東省云計算發展規劃(2014-2020年)》,推動廣州超算中心、中國電信華南云計算數據中心、汕尾騰訊云計算數據中心、浪
潮集團南方中心等重大項目建設。2014年全省云計算產業規模超過4100億元(含云服務產業和云終端產業),同比增長20%。
在重點發展的經濟區域中,省經信委透露,認定廣州等7個市(區)為首批廣東省智能制造示范基地,推動東莞市繼順德區成為第二家國家級兩化融合暨智能制造試驗區。
其中,加快先進裝備制造業發展是重要抓手。據悉,省政府出臺《關于加快先進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意見》,并與工業和信息化部簽署《部省共同推進珠江西岸先進裝
備制造產業帶發展合作協議》,將兩化融合納入先進裝備制造業發展重點工作。舉辦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發展暨項目簽約儀式,共簽約39個項目,總投資
1051億元。三年內省財政共安排預算143億元,支持珠江西岸先進制造業加快發展,推動兩化深度融合。
值得一提的是,實施機器人應用工程被提上重要議事日程。我省出臺了支持機器人應用政策,今年計劃安排3億元支持企業開展機器人應用,對使用機
器人進行智能化改造的企業給予一定比例獎勵或補助。已有127家企業申報機器人應用項目,涉及機器人相關設備購置及服務金額約1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