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信息通信技術相關產品的制造大國,中國本土元器件企業雖然普遍起步較晚,但卻面臨較好的機遇。對于設備制造商來說,本土采購元器件一方面如關稅、運輸費用等附加成本較低,另一方面,本土元器件企業對小規模定制等采購方式的響應速度較快也較為積極。
在元器件中,最為重要的是:高性能集成電路。這個行業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對資金有較高的要求。因而,上市也是這類企業發展過程中很重要的節點。
集成電路須向上做出突破
我國在集成電路技術上屬于后來者。不過,作為一個后來者,我國集成電路市場規模的復合增長率可達16%以上,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然而,目前我國集成電路產品普遍較為低端,高端集成電路產業仍然處于成長期,多為供電、外設驅動等周邊器件,或是提供測試等相關服務。目前在A股上市的企業也大部分屬于這一類別。同時,由于國內集成電路企業規模普遍較小,較集中在中小企業板和三板,上市時間也并不長。
2011年,A股上市的一些半導體企業經營狀況尚可。以安全芯片類產品為主的國民技術全年實現營業收入57137.62萬元,毛利率達到42.63%,實現凈利10771.46萬元;以功率芯片為主的士蘭微2011年實現營收154598.87萬元,其中集成電路產品占比達45.21%,毛利率29.86%;在航天航空專用嵌入式芯片領域頗有建樹的歐比特2011年度合計營收17808.71萬元,毛利率達到38.77%,實現凈利3251.17萬元。
由于這些半導體企業規模較小,產品較單一,其增長速度并不快。其中,國民技術2011年營收同比下跌了18.71%,士蘭微2011年營收同比增長1.84%,歐比特2011年營收同比增長2.03%,均處于較低水平。
2011 年全球半導體行業景氣度呈現前高后低的走勢,影響了這些半導體企業的發展。2011 年一季度,承接2010 年的增長態勢,全球半導體行業保持了強勁走勢,取得約 8.6%的增長。但隨著歐債危機等事件頻頻發生,加重了人們對全球經濟前景的擔憂,使得半導體廠商生產的設備及庫存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加,影響層面逐漸擴及整個半導體產業。根據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組織的最新統計數據, 2011 年全球半導體銷售額成長率為 0.4%。與之相比,國內的半導體企業個位數的增速也順理成章。
2012年,盡管全球經濟緩慢復蘇、新興經濟體保持較快增長但增速放緩,然而宏觀經濟形勢依然存在不穩定因素,市場趨勢和企業經營面臨的不確定性和復雜性大大增加,國內半導體行業普遍狀況不會有太大改善,要實現增長還須寄望在產品類別上向上突破。
相關連接
待上市集成電路公司潛力巨大
中國集成電路相關領域起步較晚,能夠上市的更是少數。因此,A股上市的企業并不能反映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整體實力。尤其是在核心處理器領域,中國大部分相關企業尚處于投入期或剛剛步入市場不久,難以滿足A股上市的要求。然而,這些企業的前景非常廣闊。例如,今年參展CES的新岸線今年的目標出貨量為500萬片,產品推出較早的瑞芯微已經實現了千萬級的出貨量。相對而言,這些處理器的單價更高,成長性也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