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最新文章 民用無人機領域數據與飛行安全法律規制研究 無人機技術是當今工業互聯網發展的助力之一,尤其是5G技術與無人機技術的結合成為推動工業向數字化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但是,在無人機大規模應用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其給行業帶來的風險與挑戰。主要討論民用無人機存在的隱私侵權問題及其造成的數據安全問題和“黑飛”問題,并對比中外法律法規提出有關法律體系建設的建議。 發表于:7/5/2022 基于CL-PKC的衛星通信認證技術研究 隨著衛星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衛星通信組網技術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其相關的安全問題也更加突出。針對衛星通信認證技術進行研究,分析了衛星網絡的特點和安全認證需求,提出了一種基于身份的密碼體制認證方案,實現了身份認證和密鑰協商,以及對合法用戶的身份信息的保護功能。并進行仿真實驗對協議的安全可行性進行了驗證,結果表明,該方案達到了安全、高效的認證效果。 發表于:7/5/2022 衛星通信鏈路上/下行及單/雙通道計算方法研究 針對衛星X波段通信系統鏈路設計需求,詳細研究了傳輸過程中的各項損耗、干擾及系統指標和特性,提出了衛星通信系統的上、下行及單、雙通道情況下的多種鏈路計算方法,并通過實際示例驗證該計算模型的可行性。該計算方法模型可用于衛星通信系統的參數選擇、信號質量鏈路能力的預測,對衛星通信系統的設計具有指導意義。 發表于:7/1/2022 新型模塊化太空機械臂登場,克薩(Kvaser) CAN總線助力“黑科技” 近日,由德國布倫瑞克工業大學空間系統研究所Institute of Space Systems(IRAS)與德國亞琛工業大學結構力學與輕量化設計研究所Institute of Structural Mechanics and Lightweight Design(SLA)組成的HOMER團隊,成功研發了應用于太空的新型模塊化機械臂,該模塊化機械臂可以根據需要調整其長度和自由度。 發表于:6/30/2022 再次出征!美國NASA載人登月計劃啟動 美國當地時間6月28日5點55分,NASA發射一艘小型航天器,這一航天器將進入NASA從未探索過的一個月球軌道,并開始為期四個月的月球之旅。在發射大約一周后,大家可以使用NASA的“太陽系之眼”工具追蹤它的下落。 發表于:6/29/2022 馬斯克星鏈進一步升級!網速大增38% 太空充滿未知,也孕育著各種商業機會。馬斯克的SpaceX儼然已經成長為空間角力的主要參賽者,目前已經能夠成熟穩定發射火箭、衛星,未來還要登月、登火等 發表于:6/29/2022 電磁彈射:軍民融合十大硬科技系列報告之三 5月2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突然宣布,要用傳統蒸汽動力彈射器取代電磁彈射系統在航空母艦上的應用。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彈射之父馬偉明院士表示,我國電磁彈射技術領先于美國,相對于蒸汽彈射功能提高了一倍以上。作為現代航母的關鍵技術,國防核心實力的標志性技術之一,電磁彈射技術也是重要的軍民兩用技術,比如,磁懸浮列車的啟動使用的就是電磁發射技術。作為軍民融合硬科技系列報告的第三篇,本文對我國電磁彈射技術的軍民兩用進行解讀和展望。 發表于:6/17/2022 商業航天 匯集航天產業動態、資訊、分析報告、學術研究 發表于:6/16/2022 目標載人登月:SpaceX星艦將于7月首次軌道試飛 人類有史以來發射過的最強火箭是土星五號,近地軌道載荷140噸,它是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得以實施的堅實保障。 發表于:6/16/2022 新模式助推中國商業航天提速前進 2022年3月5日14時01分,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成功將銀河航天公司02批6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本次任務還搭載發射了暄銘星愿衛星。 發表于:6/13/2022 代表委員話“商業航天”:創新是可持續發展的“魂” ? 3月7日,美國SpaceX公司發推文稱將再發射獵鷹9號為星鏈計劃送入新衛星,轉載瀏覽量均不高。網友調侃:頻繁地像開飛機,關注度沒法不下降。 發表于:6/13/2022 王建宇院士:空間互聯網重新定義商業航天 商業航天正在把下一個市場化故事,押注在空間互聯網上。 發表于:6/13/2022 卿壽松:商業航天頂層設計待完善 要推進發射場等基礎資源統籌和利用 經濟觀察網 記者 沈怡然 4月24日,中關村商業航天大會暨2022年“中國航天日”主題活動在京舉辦。會上,原中國航天標準化與產品保證研究院院長卿壽松表示,當下發展商業航天的首要任務是,加強商業航天標準化的頂層設計,推動航天基礎資源統籌和綜合利用,推動行業治理和企業管理標準化的建設。 發表于:6/13/2022 世界航天日,來看商業航天的浩瀚征程 在全球航天業穩步發展的新形勢下,中國也積極投入航空航天的建設中,在此背景下,商業航天近幾年得到快速發展,市場已初具規模。 發表于:6/10/2022 中國商業航天的模式探索---一條獨特的路 自 2015 年開始,隨著政策紅利釋放、商業資本助力、技術創新發展、人才自由流動,中國航天產業逐步開放了由政府主導向民營商業化轉變的路徑。致力于器件研發、衛星制造、火箭發射、測控服務、星座運營、數據服務以及地面終端等細分領域的商業航天企業紛紛涌現。 發表于:6/10/2022 ?…65666768697071727374…?